据《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王福民 珠海报道
早期的深圳依托香港,已经发展成为与广州并驾齐驱的珠三角轴心之一,珠海却并没有和澳门出现经济上的融合、协调及共同繁荣。当年的经济特区珠海由于一江之隔,使香港制造业的大转移止步于深圳、东莞。失去了依靠制造业起步的重要机遇,珠海在城市发展中屡次重新定位与突围,均无功而返,城市元气与人气受到双重消耗,归于沉寂。
珠海市政府施政报告中已经清楚描述了珠海产业导向所面临的问题:“我市外向型经济面临严峻挑战,周边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给我市带来的竞争压力明显增大。从自身来看,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经济总量不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效益有待提高;产业选择不确定,龙头企业少,园区特色不明显,集聚能力不强。”
但接受采访的某位珠海市政官员则表示:“任何第三产业比如服务业的发展都要依托实业的发展,没有实业的发展向谁服务呢?”珠海拥有环境与土地储备两大发展实业的优势,珠海西部拥有广阔的土地储备,而东部则专注于发展无烟工业。“产业的增加将自然带动人口的增加,带动整个城市消费规模。”该官员说。
在政府部门全面详尽的产业规划蓝图中,也不断提到了发展创意设计、高级分装等都市工业。但在基本城市减设和产业基础笃实之前,这些来自各方面研究机构与专业人士的建议只能让面临经济发展增速压力与立足城市长远发展规划的珠海政府官员们多些平衡之道。
而城市管理研究专家黄石鼎之前曾经对记者直言不讳表示:“对于珠海发展重化工业来说,个人认为是一个欠妥的行为。首先珠海历史上没有重化工业,在广州、深圳等珠三角重要城市中,珠海并没有这方面的优势,相对珠海天然的优良城市环境来说,也是资源浪费。比如广州一直都有重工业的发展积累与地域优势,目前石化与装备工业发展都相当迅猛,但珠海发展重化工业的市场与消费群在哪里呢?”
黄石鼎认为,对于珠海来说,文化产业的定位发展起来难度较大,但却前景光明,高端服务业的会展、法律、金融等机会与条件更为成熟。
“珠海本身不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城市,没有特别大的人口就业包袱,不可能也不应该去多开几个鞋厂或者制衣厂来解决就业问题,珠海不能让自己的产业定位再次往低处走,也没有必要再次重蹈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的路线,而且也不应该仅仅定位于休闲度假娱乐的最佳首选城市。”黄石鼎说,“这样的定位未免太低,并且不是一个具有扩张与提升力的产业选择。珠海应该是为珠三角提供高端服务业、文化产业与创意工业的核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