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心理距离与实际距离落差
大渡口区:价格洼地价值高地
从工业时代到后工业时代,大渡口区域的投资价值需要重新挖掘和估算。
据《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转变区域定位
中国房地产报:作为重庆与大渡口的投资者,在这直辖10年间,你们认为大渡口区有什么变化?
重庆和北京不一样,北京是“摊大饼”,重庆是一个“大雨点”落下来变成若干个“小雨点”,每个“雨点”各自发展。大渡口在近年被挖掘出它的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就是生态、休闲、旅游的优势。这个优势会在直辖10年和下一个10年之间有一个很好的承接性。
黎伟(重庆钢铁集团朵力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我觉得重庆的历史和大渡口的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民政府把重庆定位为全国的战略大后方。当时很多重工业、军工企业逆江而上,到了陪都重庆。然后就是1949年建国后,重庆定位西南工业重镇。三线建设时期,又迁了不少企业到重庆来。重庆的历史性定位,就是一个工业重镇、战略后方和三线建设的基地。直到直辖之后,才真正的开始城市化进程,这就是大重庆的一个演变。
李伟(重庆海翔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我们是渝中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渝中区和石桥铺附近都有房地产项目。我们在大渡口的项目处于比较中心的位置。前面几个公司都算是吃螃蟹的人,而我们则是刚刚进入,但项目销售也已经很不错了。
突破交通瓶颈
中国房地产报:交通一直是大渡口发展的瓶颈,目前随着轻轨的开通,区内五纵五横道路的兴建使这一局面已经大为改变,但看起来改变人们对区内房地产市场的态度仍然需要一个过程?
蒋利民:1994年我来重庆,从市中心坐公共汽车、中巴单程要花上1个小时以上。现在坐轻轨只要20分钟,大渡口是以工矿服务区为主的一个城区,以前都是为了重钢而建立的配套,在基础设施上有一些先天的问题。
为什么目前大渡口区域的土地价格和房屋价格普遍比较低?房屋均价大概是3000多元,而邻近的九龙坡区杨家坪的均价已经差不多4000元了。原因之一首先就是交通,其次就是污染,只要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再加上城市功能的完善,今后这10年,应该是大渡口区发挥它潜力的时候。
张章侨(重庆龙厦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大渡口区域价值的主要阻碍,就是在于心理距离和实际距离的落差。基于历史原因,很多人心理觉得远,但是实际并不如此。我们来这里之前,觉得大渡口一定是一个非常远的地方,来了之后才发现,这比我们原先的想象要好很多。如果能有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一点,了解大渡口,大渡口的发展和上升的空间是非常大的。
单伟(重庆新宝龙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大渡口是价值被严重低估的区域,整个房地产销售价格偏低。但是,从动态上来说,大渡口地区整体的升值空间非常大。以前的大渡口区域,由于道路交通不畅等原因,造成了相对边缘的处境,但是地理上,大渡口仍然是在城市核心区。特别是轻轨的开通以及附近道路,如陈庹路、茄溪路的改善拓宽,大渡口仍很偏远的印象是错误的。
重钢环保搬迁带来新契机
中国房地产报:大渡口区的历史离不开重钢集团,它的未来也与重钢的环保搬迁休戚相关,投资者如何看待搬出重钢生产线后的大渡口区域价值?
唐建国:重钢环保搬迁是整个大渡口区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和契机。刚刚我们还在说,很多在这里做项目的老板都住在外区,不是交通的问题,大家都有车,最关键的就是环境问题,空气质量的问题。比如我们现在的项目在江滨地带,当初就有定江景房的诉求,但实际上我很担忧,因为望下去就是重钢的烟囱。重钢搬迁的消息一出来,我们的项目在两个月之内就全部销售完成。
黎伟:我从上世纪60年代来到大渡口,也算一个土生土长的大渡口人,这几年我着意地关注了这个区域,陈庹路附近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为什么这些变化不能显示出巨大的价值?就是因为大渡口曾经就是一个工业区,一个工业重镇,也就注定了它的污染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卢志红(重庆锦天置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2年前,我就说过,我们在大渡口要感谢重钢,因为没有重钢,就没有产业能源,没有产业能源就没有购买力,没有购买力就没有我们的开发商。
柯敬陶(重庆晋愉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以前大渡口的产品格局是比较单调的,这毕竟是一座钢城,可以说这个区域给人的感觉都是灰色的。当时我们整个项目定调就是绿色,第一个产品就是花园洋房。
后工业时代憧憬
中国房地产报:如何看待后重钢时代的大渡口区域价值?
何吉玉(重庆祥和物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大渡口区是重庆主城最后的一块处女地。整个区域的房价并不高,紧邻的杨家坪的房子已经卖到每平方米4000元了,大渡口才两三千元,位置挨得很近,不应该这样。重钢环保搬迁后,大渡口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
蒋利民:本来大渡口区就是人少、地少。但是规划和正在建设的大量公园和绿地,以及奥体副中心,就形成了以城市休闲、旅游配套为主的产业。未来10年当中,服务业最能带动人口增长。本地产业升级以及产业人群的增加将使城市的价值再一次提升。
唐建国:假如说重钢生产线不搬迁,大渡口就算到处都是公园,政府拿出60%~70%的地块来搞绿化,都对环境改善没有实质性帮助,毕竟重钢是十里钢城。
张章侨:当初我们决定进入大渡口,公司的基层总部很多人以及相关同行都非常惊讶,问我们为什么要投资大渡口?但当时的公司领导就认为大渡口是一个没有经过太多开发的优良资源。现在经过了2年多的时间,事实证明了我们这个决策是正确的。
卢志红:我觉得以后的大渡口会在区域定位上引爆重庆市的差异化发展。因为重庆作为组团城市定位的最大特点就是容易同质化,解放碑是商业中心,杨家坪也是商业中心,江北还是商业中心。大渡口的定位重点就在于业态功能的差异化。我相信在未来5~10年,会逐渐看到产业多元化,外区人口逐渐进入本区。
柯敬陶:大渡口是一张白纸,一切皆有可能。
我们公司算是九龙坡区的一个龙头地产企业,但是这两年我们已经逐步把重心移到了大渡口,今年年底还计划把公司总部从九龙坡搬到大渡口,这说明了我们对大渡口价值的认可。
李伟:从今年5月12日开盘以来,我们对比以前同区域楼盘做了一些比较,以前外来人口大概只有20%~30%,而我们的楼盘目前已经有40%的外来购房者,其中九龙坡占15%,渝中区轻轨沿线占10%,还有周边几个区县的,包括江津、西彭等的客户也比较多。有件事情给我印象很深,就是在房交会上遇见了一位客户,他把在重庆市中心区买房子作为自己人生的目标,但当时看了很多区域的房子,发现均价已经突破4000元了,而作为城市中心的大渡口房屋均价只有3000元左右。我认为,这是大渡口区域价值厚积薄发的很好例证。
单伟:在重钢搬迁后,大渡口是重庆主城区内为数不多的完整土地开发区域,而且有优质的滨江资源,也不存在旧城改造的难度,整体上来说非常具有投资价值。
同时,在中央同意重庆、成都设立城乡统筹规划试验区后,更是对这个区域有了决定性的支持,存在很多构想和尝试的可能性,如设立保税区等金融手段,让区域受到整体覆盖,同步提升。而市政设施、配套等工作也在大力地进行着,大渡口区已经不再是当初单纯依赖重钢发展的服务配套区,而是更加独立、面向全市范围的一个对城市功能完善和补充的城市板块。
中国房地产报:重钢环保搬迁后,会有7500亩的城市滨江土地置换出来,投资者对这样一大片城市核心区有怎样的设想?
黎伟:这7500亩土地的释放,从我个人看来是个逐步的过程。整片土地的建设和定位,要和即将批准的重庆市城市规划相吻合。这块土地的开发,要立足于整个重庆滨江区域建设经验总结的高起点上,对这个区域定位和打造,要综合考虑节能、环保、宜居等多种因素,这将是老百姓安居的一个乐园。
唐建国:我还是相信一点,假如这个滨江地区在复制南滨路、北滨路是没有多少希望的。机会还是在于差异化发展,发展大娱乐加上江滨休闲产业才行。在这里再复制一个杨家坪,仍旧只是满足附近区域的一个综合配套,还是同质化。
卢志红:这个区域可以说是大渡口区域的门户,是城市的眼睛。我想从艺术创意产业这个方面来考虑滨江地区的发展。因为重钢搬迁后,腾退出的土地里有很多旧的工业遗址,以及很多废弃工业厂房,可以考虑像北京798那样,大力发展创意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