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王晓伟 北京报道
北京最大房地产公司——首都开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首开集团”)将旗下房地产业务整体上市的故事正朝人们预期的方向演绎。
6月12日,停牌2个多月的北京天鸿宝业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天鸿宝业,600376.SH)发布公告,拟以每股10.44元向大股东首开集团定向发行不超过55,000万股,收购其持有的16家下属公司股权。其中包括8家房地产开发企业,2家土地一级开发公司,6家物业公司,总收购价格高达58亿元。
公告当天,天鸿宝业就以涨停收市,此后连续三天涨停。
国资委导演重组大戏
市场对天鸿宝业的热捧并非偶然。其实,在天鸿宝业停牌期间,首开集团要借壳整体上市一事已经在市场上风传。
据天鸿宝业内部人士透露,早在今年年初,首开集团整体注入天鸿的实质性操作就已经开始了。“这是应国资委的要求进行重组”,该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2005年年底,作为北京市国资委调整国有资产结构和布局的重点公司,天鸿集团和城开集团正式合并重组。
国信证券的一位分析师表示,市场对其整体上市早有预期,不过没想到这么快。
据了解,注入16家公司的资产占首开集团总资产的43%,而净资产占首开集团总资产的65%,注入资产状况不错。“我们将盈利能力比较好的土地一级开发业务、房地产开发业务以及优质持有型物业都注入上市公司了。”天鸿宝业会计机构负责人李民对记者表示。
有些意外的是,首开集团将土地一级开发、开发业务以及优质持有型物业全部注入,此前多数猜测都是首开集团将其二级开发业务整合注入上市公司。
据了解,此次资产注入后,首开集团旗下地产业务仅剩处于收尾阶段、存在法律障碍、停止并列入处置计划、办理权属证明存在障碍等四类项目。
借壳意在改善资产状况
有分析人士指出,本次资产注入,更大的意义在于首开集团打通资本市场的通道。
根据此次公告,截至2006年12月31日止,首开集团资产总额约440亿元,负债总额约400亿元,扣除少数股东权益后净资产约30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121亿元,利润总额约2.83亿元,净利润约1.2亿元。
一位房地产公司高管表示,目前国内房地产企业的平均利润水平在10%左右。首开集团作为老牌国企,多年来累积的包袱较重,目前,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高达92.6%。无论是银行融资还是直接上市,首开的资本腾挪空间都十分狭小。在这种情况下,注入上市公司应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此分析,作为集团旗下惟一一家上市公司,天鸿宝业对于首开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去年5月,首开集团委派分管房地产开发业务的副总经理张忠任天鸿宝业董事长。不久后,首开集团又委派集团总经济师杨文侃接替张忠(因挂职离任)。
李民指出,首开集团整体上市之后,无疑做大了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空间。从现实情况看来,资本市场的再融资也应该是天鸿宝业下一步考虑的重点。
天鸿宝业的一季度财务报告显示,其货币资金仅为1.03亿元。在2006年年报中,天鸿宝业披露,因开复工面积达105万平方米,且开发的各项目均处于前期规划或建设阶段,造成了公司现金流出巨大。
在本次资产注入的同时,天鸿宝业还同意连同天房发展向天津海景实业有限公司(下称“海景实业”)各增资1亿元。此外,还同意向中国银行申请3亿元贷款用于回龙观文化居住区后期G区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建设,贷款期限三年。就在4月26日,天鸿宝业刚刚提出,向招商银行申请为期6个月的1亿元贷款用于同一项目。天鸿宝业的资金需求由此可见一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