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国房地产报
中国房地产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3,112
  • 关注人气:5,75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首都南城期待老北京文化“激活”

(2007-06-05 15:30:30)
分类: 城市人文
首都南城期待老北京文化“激活”
 

据《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林播 北京报道

 

       在前不久闭幕的北京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里,提出了一个此前很少触及的新概念:积极推进南城及南部地区发展,使之成为新北京富有活力的地区。北京南城曾在亚运会、奥运会的选址上先后错失机会,这次政府发出的声音,被南城人民看成一个“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

       “南城该动了,因为太不平衡了,但是要根据南城的特点,不能像其他区域一样搞大规模的开发,不能伤筋动骨,要把后发优势利用好。”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很多受访者这样表达。

       如果说长期以来善于利用经济杠杆是北京北城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的话,北京要想“激活”南城,也许需要动用政策杠杆这只“有形的手”。政府此次发出的声音无疑是一个信号。

 

同城差距

 

       “南城不管建什么速度都慢。”宣武区红线胡同的一位老居民说。这位老居民的家是一间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小房子,已经住了几十年,在6年前就确定要被拆,却拖延至今。

         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老城区人口密度高,拆迁成本高,开发难度大。开发商不愿意碰老城区,而更愿意去南四环、五环,甚至到更远的地方开发。

        一位曾经居住在宣武区,现又住在西城区的老北京人说:“南城居民相对素质比较低,有钱的就往北搬,没钱的只好住南城,很多人宁可去远郊也不去南城住。这里自来水口感非常差,只好用纯净水做饭,周边环境极差,风水不好遗留下来的观念也难改变。”

        北京社科院城市问题研究所公布的相关资料显示,与东、西城区相比,崇文区落后6~7年,宣武区落后1~2年;丰台区落后于海淀区4年。

         位于西南四环的明星楼盘怡海家园建造已有五六年,房价从最初的4000/平方米已经到了1万元/平方米以上,南四环的彩虹城二手房价也超过了1万元,城建开发集团将在南四环开发的石榴园均价也定在了1万元。尽管价格上涨很快,北京南部和北部的房价差距依旧显得非常悬殊。如果加大对南城的投资,将带动住宅投资向南城转移,从而缓解北部房地产市场供应紧张的局面。

 

发扬传统产业

 

      让一个地区“富有活力”,对于东城、北城,好像轻而易举。“但是对于南城,并非易事。”中国建筑学会顾孟潮教授说。

      顾孟潮住过朝阳、西城区,现在住在南城的大观园附近。“朝阳区的高楼最多,小区环境不错,可是一出小区,交通十分拥挤,到三里河的建设部里上班,来回路上就得花费4小时。现在住在南城,生活很方便,物价也相对便宜,人际交往相对朝阳区亲切很多。”顾孟潮说。

      “北京崇文、宣武是历史文化聚集区,在改造时一定不能大规模拆建,也不能照搬其他几个区域的模式来建设,要创新规划,注意南城原有的生态,保持南城特色。南城有先农坛、天坛、陶然亭、大观园等,这些都是天然氧库,应该好好利用。现在沿着南二环,建了一些豪宅,也在提升南城品质。但是南二环护城河的改造,下面用了混凝土,用改造工程的办法改造水系,就非常不好,生态链被破坏了。”顾孟潮表示。

        要提升整个区域的地位和影响力,必须带动人气,促成资金和产业的聚集。顾孟潮表示:“现在南城有一些亮点,比如大栅栏传统商业文化旅游区、天桥的民俗文化旅游区、环龙潭湖地区的体育产业园、宣武门外大街到菜市口大街的传媒大道等,要把这些亮点充分发挥出来,市政府要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政府投资项目上向南城倾斜,从整个城市未来发展平衡的高度上支持南城。马莲道的茶叶街自发形成,建得很有活力,但是那条路因为有铁路经过变成了“死路”,南城有一些铁路和公路平面交叉,交通太落后,就需要政府支持改造。”

       杨保军认为,南城发展目前还存在不少约束,也缺少强有力的产业支撑,所以不一定非要跟CBD、奥运村对比,不妨在茶叶、花卉、服装等传统产业上独辟蹊径。“北京第二机场最终选址北京东南部,也对京津冀地区产生强大的辐射效应,南城完全有望成为新的投资热点。”杨保军说。

        曾供职于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的高友谦说:“南城的居民相对素质低,也是因为几百年长期积聚延续下来的结果,这些难以彻底改变,但一个城市通过水系、道路等大规模的城建是可以改变风水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