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湿地博物馆比较四大方案  矶崎新新作有望落户杭州

(2007-05-29 14:37:52)
分类: 建筑设计
中国湿地博物馆比较四大方案 <wbr> <wbr>矶崎新新作有望落户杭州
 
 

据《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林播 北京报道

 

       2007515日,中国湿地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评审会在浙江杭州黄龙饭店举行。历时5个月,由西班牙建筑师哈韦尔·皮奥斯、瑞士建筑师马里奥·博塔、日本建筑师矶崎新三位世界级建筑大师以及浙江南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共同参与的中国湿地博物馆方案设计竞赛终于落下帷幕。

       参加评审会的专家阵容非常强大,由《湿地公约》秘书处亚太区高级顾问雷光春、故宫博物院院长吕济民等构成的22位顶级专家到场。原建设部副部长周干峙,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郑时龄分别担任评审组正、副组长。4个设计方案排名依次为日本矶崎新工作室方案、西班牙C&P国际建筑设计事务所方案、浙江南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方案和瑞士马里奥·博塔建筑设计事务所方案。

 

中国湿地博物馆2009年开放

 

         中国湿地博物馆在设计竞赛初曾用名杭州西溪湿地博物馆,512日,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同意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建立中国湿地博物馆。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称杭州有一个水域达6.5平方公里的西湖,又有一块面积近11平方公里的西溪湿地,这是大自然对杭州的眷顾,并代表市政府聘请周干峙、吕济民等8位专家为该博物馆顾问,表示要真正用好中国湿地博物馆这张“金字招牌”。

        作为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二期工程的重头戏,该工程总用地面积约21200平方米,地上面积约12000平方米,地下部分为4000平方米;地块呈东西狭长、南北较窄的长方形,并配一个景观标志塔。杭州市政府希望博物馆建成后能发挥科普教育、科学研究和展示功能的作用,成为国际一流的湿地科普研究展示中心,并成为展示杭州城市形象的一张金名片。

         “专家打分是矶崎新工作室的方案排名最前,我们目前正在进行方案公示和市民参与,可能要到5月底才能明确最后中标单位,谈判签约。”负责开发中国湿地公园的杭州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晓亮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湿地公园博物馆方案公示确定后马上就会进行设计方案深化,预计2008年底完成土建部分、2009年‘五一’对公众开放。”

 

睡莲·长廊·观景塔

 

          200612月,当东西方三位建筑大师分别去杭州西溪湿地公园参观时,陆晓亮就曾对记者表示,邀请三位设计大师的目的是因为他们建筑风格各不相同,认为这样的竞赛作品更具有丰富的可能。参与此次评审的专家们认为:“4个设计方案各有长处、各具特色,应充分吸取各个方案的精华,形成一个更加完善、更具特色的设计方案,使中国湿地博物馆真正做到国内领先、世界一流。”

         以仿生学建筑见长的西班牙建筑师哈韦尔·皮奥斯选择“白睡莲”的形象,通过吸收太阳能的方式节省能源,用仿生的处理手法展现了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莲叶的形象综合了节能和结构的合理性,并将采光、通风与造型相统一。

         雷光春比较喜欢这个方案,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睡莲可以理解为杭州的荷花,与湿地理念相结合,很接近现实。这个方案把浙江的空间打开了,展现出了杭州西溪湿地的精华。”但也有专家认为:“这种结构布置会影响展厅内部空间灵活布置的可能性,其白色的色调比较突出,与环境的相容性较差。”

          浙江南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方案结合了中国的传统元素,选择了类似颐和园“长廊”的形式,既有遮荫避雨、休息、交通联系的功能,又起到了组织景观、分割空间、增加风景层次的作用。专家认为该方案建筑造型比较单调。

         瑞士建筑师马里奥·博塔,在世界各地设计了很多博物馆建筑,这次的方案比较注重人和湿地公园自然环境的交流,方案分为连接通道、观景塔和博物馆主体。一条木制带顶棚长廊将人流从东边的主广场导向博物馆,周围水塘环绕,游人从一开始就能体会到漂浮在湿地上的感觉;而观景塔作为新建景观的一部分,高出地面约40米,拔地而起,展示了植物的茂盛力量。专家认为:“该方案观景塔提供了较广阔的视野,并有利于垂直交通联系;造型采用与自然环境对比而不是协调的方式尚可讨论;立面采用石材使建筑显得比较沉重。”

 

矶崎新的“山丘”

 

        除了矶崎新工作室方案由上海首席代表胡倩陈述,其他两位大师都是本人亲自到场。胡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两个月前主办方通知时,矶崎新就已安排好了去伊朗德黑兰的演讲,所以就只能由我陈述。”

        矶崎新方案中博物馆主体设计以“山丘”为表象,几乎整个博物馆埋入山丘中,洞穴似的采光井将光线引入山丘内;山丘内部呈空洞型,通过壳体结构形成大的空间;观光标志塔的形象与山丘表面的洞穴刚好相反,似向湿地斜向挑出的圆盘,以其独特的造型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40米的高度能够轻易俯瞰西溪湿地的全景,隐喻代表过去和现状;洞穴周围的螺旋坡道及圆盘下的斜向自动扶梯,互相到达延伸。

        胡表示:“该方案最大的特点是考虑了历史与未来的关系,以及对地理环境和文脉的尊重。比较平缓的山丘,代表尊重历史,挑盘代表展望未来。博物馆用地比较大,当然不是设计者所能决定的,我们认为做什么样的建筑其实都会破坏原有的自然风景,于是决定应该在展望中学习,展示湿地,使其具备眺望的功能,并与现在发生关系。”

         专家认为,山丘的造型与环境较融合,挑盘也有创意,以游客为中心和双螺旋坡道为核心的平面布局功能安排及流线形组织比较合理,大空间展厅也有较好的灵活性,但是作为景观塔挑盘的造型以及整体建筑应在呼应西溪的人文环境方面予以优化。

        浙江大学建筑系教授余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很喜欢矶崎新的方案,与现有环境非常契合协调,但是可能会有结构方面的问题,可实现的程度不知有多高,因为有大量的螺旋坡道和斜向自动扶梯,这种曲面结构的现有技术还有待考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