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曾冬梅 河源报道
仅用了短短5年的时间,广东东北部的一个山区城市——河源就实现了从广东经济增长的最后一名到“排头兵”的转变,珠三角的产业转移战略彻底改变了这座山城的命运。在《2007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河源的“增长竞争力”全国排名第四。
产业转移造就东江经济奇迹
新丰江在河源汇入珠江的重要支流东江,把河源市区分为南北分明的两部分。
2007年4月25日,记者在河源采访时看到,南端的老城区与很多小城市的市容相似,商业繁荣、人流众多,各种噪音在狭小的街道、低密的建筑群中交杂。车流繁忙的珠河大桥是连接新市区与老城区的交通要道,桥的北边则是另一个世界,绿树成茵的沿江大道、30万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和体育馆、门前停满高档轿车的五星级酒店、成片的高档住宅小区,现代城市的气息扑面而来,河源新市区的大气、整洁出乎很多外地人的意料。
“河源这几年的变化很大,几乎是一天一个样”,当地一位居民告诉记者,以前河源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城市,以林业和农业为主,“比较穷”,现在工业和旅游业都发展起来了,“河源人多了很多赚钱的机会”,到处是“金山银山”。
2005年3月,广东省政府在长期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广东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试行)》(粤府〔2005〕22号),正式拉开了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的序幕。位于粤东北的河源市是最重要的受益者之一。
据当地政府介绍,因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河源去年的全市生产总值增速已与清远市并列广东全省第一,外贸出口增速居全省第一,另有6项经济指标增速居全省第二。
就在几年前,当地人还用“鸟不生蛋”来形容河源,但现在这里已经俨然是一片日新月异的投资“热土”。在河源,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项目投入,目前该市的工业园区与高新技术开发区,已引进了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更被确定为“广东省手机生产基地”。
仅是2006年12月的“后发河源经贸活动”,在河源签约、开工、竣工的项目就有658个,投资总额达414.65亿元,其中落户的九家手机生产企业,投资总额13.84亿元。挟后发之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河源,正在加速追赶珠三角发达城市。
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对河源以产业转移带动城市发展的模式颇为赞许,他认为,广东已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之路,有力地促进了山区及东西两翼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河源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经济发展带动地产火爆
“近年来,河源在成功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中进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全市生产总值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据河源市副市长谢春森介绍,目前河源正处于城镇化和城乡建设事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34.5%,河源城区建成区约22.8平方公里,比2003年底增加6.4平方公里。
他说,目前河源房地产市场空前活跃,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大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开发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也带来了城市面貌的改观”。
随着产业转移进入河源的外地人员和因收入增加而“洗脚上田”的农民,大大刺激了河源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据河源市房管局的有关负责人介绍,2001年,河源全市的商品房交易量不到6万平方米,2006年,这个数字已经变成98万平方米,销售均价也从当年的每平方米几百元涨到了现在的2200元/平方米。
据了解,在河源置业的人群中,有四成是本地居民,四成是在外赚了钱的河源籍人士,另外两成是从外地过来的“新客家”,而“新客家”的比例正呈大幅增长之势。众多外来开发商争相进驻河源,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好“新客家”的市场承接力。河源市是传统客家人在东江流域重要的聚居地。
雅居乐是目前河源市内最大的外地开发商,2006年4月,该公司以总价7.3亿元的价格拍得河源市东城西片区0601号商住用地,高出底价3亿多元。该地块位于河源的新市区,占地面积达137万平方米,可开发五六年,建成后将是河源最高档的住宅小区,别墅产品的售价将有可能冲破万元大关。
“我们的第一期产品将在今年7月份推出,现在已经开始登记了。”雅居乐的售楼小姐说,目前的登记情况很好,“一套别墅有六七个客人登记”。
“河源在地理和人力成本上有优势,又承接着珠三角产业圈北移的经济带动利好,经济后劲很足。”4月25日,在河源房地产年会上,雅居乐河源区域总经理孙扬杰对河源的投资环境评价很高,“这里的政府机构办事效率高,主动服务意识很强,为我们节约了不少时间”。他说,在雅居乐项目的目标客户群中,产业园区的客户会占到1/3的比例,未来随着产业转移的深化,“这个比例还会逐渐提高”。
河源本地的开发商也收获不小,东江明珠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庄和忠认为,产业转移给河源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居民收入增加,消费力提高,“那么多的外来人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居住问题”,而这就是开发商的“财源”。
链接
珠三角产业转移
为了保持和增强珠三角的竞争优势,广东对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逐步把一些能源、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往山区及珠三角东西两翼转移,即产业转移。据了解,目前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5个珠三角城市已在韶关、梅州、河源、惠州、肇庆、湛江、茂名、阳江、云浮等9个山区和东西两翼地级市建立了产业转移工业园,签订入园投资意向项目(企业)287个,协议投资179.8亿元。据测算,这些产业转移工业园按规划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2600亿元,相当于2005年山区及东西两翼14个市规模以上工业的42.7%。河源从2002年开始部署承接产业转移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