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宋振庆
北京报道
4月20日,广西阳光股份有限公司(阳光股份,000608.SZ)刚一复牌,立即被牢牢封在涨停板上。
当日,阳光股份发布重大事项公告,公司向新加坡Reco Shine Pte Ltd(下称“RSPL”)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2亿股的申请获得中国证监会发审委有条件审核通过。由此,RSPL将可能以29.12%的持股比例,取代北京燕赵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北京燕赵”)成为阳光股份的新任第一大股东。
阳光股份表示,随着RSPL的入主,阳光股份将在拓展商业地产业务上获得更多的资金和经验;而作为这段姻缘的“月老”,阳光股份实际控制方首创置业股份有限公司(首创置业,2868.HK)同样获益匪浅。
而外资借定向增发控股房地产的模式能否成为惯例,引起了业内人士的争议。
首创置业收益增加
“这次合作,首创置业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阳光股份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
2004年,当时阳光股份的大股东首创置业股份有限公司(首创置业,2868.HK)计划A股上市,为了避免同业竞争的障碍,把阳光股份26.6%的股权中的15.5%转让给北京燕赵。但随后首创置业未能成功上市。
不过,一位接近阳光股份的人士对记者透露,首创置业的股东权益并未减少。
该人士表示,首创置业作为央企北京的公司,面临着对下属地产公司的整合。之前有投行人士指出,可以采取吸收合并的方式进行整合。但该人士认为,尽管首创和阳光的渊源很深,但首创业务偏重住宅,阳光股份则开始注重商业地产,吸收合并实际操作起来很困难。因此,首创置业一直在为阳光股份物色一个比较好的“下家”,而RSPL正中其下怀。
RSPL的实际控制方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和首创置业关系密切。去年底首创置业的一次配股中,GIC获得了其22.84%的股份,跃居第二大股东。而之前在内地多处项目开发上,GIC也都和首创置业“出双入对”。
因此,尽管此次定向增发会稀释首创置业的股份,但颇具实力的GIC入主使阳光股份的净资产大大升值,首创置业的股东权益有增无减。这样,首创置业既完成了旗下公司的整合,又可以保证自己的良好收益,一举两得。
市场人士认为,阳光股份不仅可以利用GIC充沛的客户资源获得更多的开发项目,更是由此打通了资金渠道,甚至可以通过RSPL在境外获得低息贷款。
自阳光股份宣布向RSPL定向增发之后,便屡屡掷出大手笔:投资成立沈阳上东新资置业有限公司;受让北京宜商嘉和投资有限公司80%股权,并投资其旗下北京通州九棵树48号院的瑞都景园北区项目;1.4亿元收购商业城物流资产等。而每一笔交易中,都有RSPL的身影频频闪现。
“在资金方面,RSPL会尽可能地予以支持。”阳光股份内部人士表示。
该人士强调,比起资金的支持,GIC在商业地产上丰富的经验对阳光股份更加重要。他对分析师关于阳光股份业务由住宅向商业地产转型的说法并不认可,“这是一种产业的延伸,而不是转型。以前公司在住宅方面业务比重很大,现在会在这一基础上拓展商业地产。”
“RSPL将会派2人进入阳光股份董事会,但可能只是参与制定战略计划,并不会干预公司日常的经营活动。”阳光股份工作人员透露。
“限外”下的破冰之旅
作为外资控股房企的首例,阳光股份广受房地产界关注。业内人士猜测,这很可能成为外资设限背景下,今后外资投资中国房地产的一种新的趋势。
去年7月“171号文”的颁布拉开了限制外资投资房地产的序幕,而今年2月,商务部更是首次提出“严格控制”外商投资房地产。专家指出,尽管“限外”政策针对外资炒房,但是其信号意义更为重要,即警示外资要正视宏观政策给其投资房地产带来的风险,会对外资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RSPL也未“幸免”。知情人士透露,阳光股份于去年4月提出定向增发,而在7月份便遭遇限外浪潮,该申请一度被否决。
“并不是被否决,只是暂缓而已。”阳光股份内部人士解释。但他坦承,的确当时处于限制外资的敏感时期,还有其他几家公司涉及外资交易的议案也一同暂缓批准。
不过该人士认为,“房地产作为竞争性行业,外资进入不可避免。外资设限更多针对二级市场上的热钱,而不是一级市场的房地产开发。GIC作为实力雄厚的全球性投资公司通过正规渠道进入,承担着房地产开发的风险,与宏观政策是不相违背的。”
“不可否认在‘限外’背景下,阳光股份是比较幸运的。但是相信这会成为未来外资进入房地产的趋势。”该人士说。
“这种方式还会继续发生,”中信证券分析师王德勇认为,“那些股权结构分散,大股东持比例股低的公司将继续被外资看中。”
光大证券分析师赵强也表示,在目前央企大规模整合的背景下,外资的机会比较多,比如华发股份大股东华发集团股权出让给摩根士丹利。“加上今年大小非解禁高峰将来临,市场退出机制也更加完善,会有更多的外资瞄准A股市场。”
而长城证券地产研究员向晖则并不看好未来会有这种趋势。她认为在外资设限背景下,这次的合作只能是一个特例,并不意味从此放开限制。
“这种通过公开的市场来投资房地产是一个不错的渠道。”中原地产华北区董事总经理李文杰认为,“然而在上市公司通过外资在境外引入资金时,结汇方面会有很大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