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国房地产报
中国房地产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09,893
  • 关注人气:5,75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42.4%,今年1至2月北京住宅期房销售面积同比降幅

(2007-05-07 13:09:30)
分类: 金融实务
 

据《中国房地产报》 葛云 /文

 

         就在近日,央视新闻调查做的一档节目《中央公寓的秘密》令很多人对节目中的房地产项目——上海陆家嘴中央公寓大跌眼镜。按照节目所提供的信息,该项目涉及到的问题可以总结为这么几个关键词:虚增项目成本、做低利润、损害小股东权益、高管囤房、银行违规贷款、权钱勾结以及投机人炒房。这些词汇足以令人触目惊心,因为它们几乎涵盖了房地产开发领域所存在问题的方方面面,何况这些都集中在一个项目身上。

       因此,很多人“出离愤怒”了,在该新闻被网络转载当日,仅一个门户网站该新闻下面的评论就达数千条之多。那么,放下愤怒的第一感,理性剖析事件能带给我们的东西,我们可以看到什么呢?

         房地产领域违规现象到底有多严重?单从这一事件看,此事是由小股东利益受损而引发爆料的,尽管他也在解释原因时说了“起到一个公民的作用”这样的话,但多数人也许能从中读到的潜台词只有这些:如果他利益没受损,他不会站出来;没有站出来的看来还有很多,因为他们没有发生严重利益分歧。这就是日常百姓的思维逻辑,尽管从逻辑学角度看,它们是非常不严谨的。那么,在这里,民众的想象就被无限放大了:房地产问题已经黑到如此地步了,天下乌鸦一般黑。我们不能说这种想象是没有可能的,但也同样无法证实这不是一种臆断。如果你说中央公寓暴露的问题是全局的,普遍性的,肯定会有很多人说你“为民请愿”,而如果你说这个问题未必是普遍性的,需要核实与详细调查,那么你可能会被板砖拍死掉。怎么办?论者可以不说话,装哑巴,国家不能,至少相关部委需要表态。这就需要国家拿出足够的勇气与精力来对房地产领域的违规可能进行清查,尽管成本可能超出想象。

       犹记得去年11月份,国家财政部通报了39家房地产企业存在会计失真问题,相关负责人表示有的房地产企业刻意隐瞒的利润率最高达57%,不过,他也强调,检查的39家企业大都是接到举报或重点监控的针对性调查对象,并没有充分证据说明房地产行业存在全行业的隐瞒利润问题。但是,多数人记住的只有“不过”前面的部分和那个足以让房地产商下地狱的数字“57%”,而“不过”后面的情况就没有人理会了。

       按照人的思维习惯和风险保护本能,对黑暗面的放大是人的天性。这也好比在视觉测验中,大面积白色上会变换出不同的黑色点或面的组合,以检验被试者的辨别能力。在视觉干扰作用下,几乎多数人都会放大黑色的面积,感受到投射至眼睛里的膨胀的黑点。我们的思维也是一样的。从这一意义上讲,呈现在公众眼中的房地产领域的黑暗面基本是膨胀的,是需要民众自身和决策层共同警惕的。

      可是,话又说回来,尽管黑暗是膨胀的,是需要民众自省和决策层警惕的,但毕竟它还是切实存在的,不予理会或理会不当都将带来更坏的后果。这种记忆惯性和“黑暗思维”可以提醒我们的至少有两点,第一,抽查或许已经不能解决民众疑问,更大范围和细致的检查成为必要。第二,持续的、不必急于公布结果的多阶段审查成为必要,不能给民众一种这样的感觉:查一下就没了,报一下又查了,查完了没音信了。取信于民众,如今看来对房地产领域的问题至关重要。而在这样做之前,任何煽动“房地产业几近崩溃”和不正视房地产业存在若干问题的观点、言论都是同样极其不负责任的。

        除了需警惕上述意义的膨胀的黑暗外,中央公寓事件还暴露了另一种黑暗的膨胀:囤房奸商和炒房者的风险正在加大,而他们的风险将直接引发违规放贷银行的更大风险。这种膨胀就绝不再是心理和眼睛对黑暗的“误读”,而是真正的扩张黑洞了。据北京市统计局数据,今年12月,北京市商品住宅现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了71.4%,住宅期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了42.4%。不管这组数据能表明的意义有几多,却一定可以提醒囤房者和炒房者们,你有囤的自由,别人有不买的自由。对待这一种即将放大的风险或膨胀的黑洞,我们所能做的绝不应是掩盖与隐瞒,也不仅仅是警惕,而是要采取切实整治措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