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9.4亿元,今年1季度上海个人住房贷款增额

(2007-04-22 16:45:44)
分类: 金融实务

据《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祝颖   上海报道

 

      央行上海总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071季度,上海市个人住房贷款增加9.4亿元,其中60%为二手房贷款。

       5.64亿元,这个小幅上升的数字让一批陷入生存危机的贷款中介公司看到了希望。而一度是上海房地产金融服务公司盈利主要来源的“房屋贷款引荐业务”,由于僧多粥少的格局促使行业恶性竞争加剧,多数房贷服务商们依然前景堪忧。

 

僧多粥少

 

       2007年的第一个季度过后,上海的二手房金融市场格局悄悄地开始变化。

       二手房交易占比越来越高,银行开始重视二手房贷;公积金贷款也对次新房松绑;外资银行也表示在注册本地法人银行后将把二手房贷作为业务重点。因此,二手房的贷款引荐业务自然就成为苦苦支撑的房贷服务商们的竞争热点。

        20073月中旬,来自澳大利亚的衡联(上海)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在上海高调宣布开业,主营业务集中在为个人提供贷款和其他金融服务,二手房贷款引荐业务则是该公司新进入市场的切入点。

        这种现象与此前不少中介公司纷纷退出此类竞争成了鲜明对比。

       2000年前后,飞速发展的上海房地产业造就了一批房地产金融服务公司。之后,随着二手房交易占比的迅速上升,二手房贷款引荐业务——这项当时贷款服务的空白点成为此类房地产金融服务公司盈利的主要来源。

       不过,2004年下半年,当房产新政开始的时候,上海房产交易量急剧下跌,二手房交易量也急剧萎缩。20055月,澳大利亚麦格理银行将负责按揭贷款服务业务的子公司麦格理转手卖出;20059月份,当时傲居贷款引荐行业的龙头企业——安家集团也退出了上海市场。

 

顽症犹存

 

      虽然央行上海总部的报告给业界带来了新的希望,不过,更多资深业界人士表示担忧。

      “行业准入门槛太低、行业属性不明确,这一直是国内房地产金融服务所面临的最大问题。”衡联(上海)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均震不无担心地表示,“这也是我目前所碰到的最大问题。”

        由于国内相关法律的缺失,国内的房产金融服务业始终没有一个确切的行业属性的界定。从事贷款服务的机构在工商部门注册时或被划为房屋中介行业、或被归入投资咨询行业。这种模糊的界定使得所有具备房屋中介资质的公司都可以进行房贷引荐业务。这个市场一直是鱼龙混杂、极不规范的。

        工行上海分行某人士还进一步分析,依存度高是房贷引荐业务的另一个硬伤。如果不具备授信管理和贷款风险评估管理能力的非正规公司过多,会导致违规操作的现象增多,促使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房贷引荐业务运作

         模式与盈利模式向贷款者提供全程服务,将个人贷款者打包推荐给银行,然后由银行返利给贷款中介公司,这是目前房贷服务商的盈利模式。

引荐量越大,银行的返利点就越高。据记者了解,目前银行的平均返利点为贷款额的1%

        房贷引荐业务的运作模式则各有不同。

        在美国,75%的个人贷款客户都是从贷款服务机构获得住房贷款。其中,银行是金融产品批发商的角色,而服务公司则更倾向于零售商的定位。之前曾占上海四分之一房贷中介市场的安家集团一直将这类运作模式视为该公司行业发展的常态模式。智恒房产则是采取收购一家相对成熟的房地产网站,完善经纪与贷款引荐业务的网络营销模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