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土地楼市 |
据《中国房地产报》
一再获香港恒基地产、新世界发展、中信泰富和嘉里建设等房地产巨头力捧的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4月3日至11日正式在香港招股,反响颇为热烈,首日已较公开发售的12.9亿港元超额30倍,这在香港股市较为罕见。分析家因此预计,碧桂园首日挂牌可能会有30%以上的升幅。
另外,碧桂园招股引发的热情,更带动多只内地地产股创新高。而更多广东的房地产企业亦跃跃欲试,目前,合景泰富、时代集团、恒大集团、奥园集团等都在谋求上市融资。
本次,碧桂园将于全球发售24亿股股份,占该公司扩大股本的15%,其中10%股份于香港公开发售,其余90%股份将以国际配售形式发售,预计集资最高可达129.12亿港元,该发行规模有望创下内地房地产企业IPO的最高纪录。
碧桂园配售结果及发售价预计于本月19日公布,20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股份代号2007。
市值有望逾800亿港元
碧桂园此次全球发售将设有超额配股权,公司可额外配发合共最多3.6亿股股份,即不超过首批全球发售股份的15%。招股价介于每股4.18港元至5.38港元之间,预计股份市值可达到669亿港元至861亿港元。
承销商瑞银研究报告指出,碧桂园2006年的销售额达79亿元,楼盘竣工面积130万平方米,销售额居于在香港上市的内地房地产公司前五名之列,竣工面积则位列前三甲。该行预期,2008年碧桂园的总竣工面积将增至300万平方米,毛利率上升至40%,2008年全年纯利会由2006年的15.19亿元升至56.76亿元。
投资机构的良好评价使碧桂园获得香港及内地投资者的广泛青睐,香港知名投资者李兆基高调参与认购,而周大福等公司和战略投资商也有意向认购35亿港元的股份。据悉,碧桂园上市获得5名企业投资者入股,其中李兆基持有的兆基财经及新世界发展主席郑裕彤将分别斥资10亿港元认购,郭鹤年持有的企业Honeybush、中信泰富及淡马锡则各自斥资5亿港元入股。
与此同时,内地的投资者也纷纷追捧。有消息称,在碧桂园的发迹地顺德,近几天每天都有约1000万元的资金转入香港拟购买碧桂园新股。
大华继显董事梁伟源非常看好碧桂园上市的前景,他认为,虽然4月份港股会出现盘整的格局,但预计6月份会显著走强,因为香港回归十周年有利投资气氛,而6月份美国息口走势会明朗化,也对大市有利,地产股也将受惠。因此,像碧桂园这样的中资地产股可以作为投资对象。
低成本土地成就高利益
碧桂园方面表示,计划将集资所得款项用作发展现有项目及购入新土地及一般营运资金。对于碧桂园的香港上市,广州帅新集团常务副总裁黄长乐分析,房地产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运作是大势所趋,上市融资之后,企业的运作规模将更大,抗风险能力也更强。而获得足够资金支持的碧桂园,也将在加快其全国扩张的同时,使开发模式多元化,既保持郊区大盘开发的特色,也向市中心的高附加值项目进军。黄长乐表示,碧桂园的全国布局实际上早已展开,在江苏已经拿了2000多亩地,而在北京和天津,均有项目储备。
一些机构投资者较为关心的是,随着宏观调控政策地深入,碧桂园的低地价大盘模式能否继续?而上市后,随之而来可能是发展模式的转变。过去,碧桂园一直以非常低的价格在郊区大面积拿地,土地成本很低。
据透露,宏观调控之前,碧桂园拿地成本不超过20万元/亩,并且多为分期付款的方式。碧桂园总裁兼执行董事崔健波接受采访时表示,集团目前持有约1900万平方米可建楼面面积,土地成本占每单位平均售价从2004年至2006年连续3年均低于10%,分别为9.2%、7%及7.5%。
而在2006年8月31日,碧桂园首次进入广州市中心区拿地,以近4.8亿元拿下珠江新城B-6地块。业内人士分析,这种高成本的拿地方式将成为未来房地产市场的主流,因此,对碧桂园的资金将是很大的挑战。因此,上市对其而言是必然的选择。而从目前投资者的踊跃程度来看,其上市后的融资规模将对碧桂园的全国扩张起到很大地推动作用。碧桂园集团主席及执行董事杨国强则表示,集团未来还是会坚持低成本的土地运作方式,在其他发展中城市将坚持以不过于昂贵的价格购地。
碧桂园上市在资本市场激起的巨大波澜,瑞银的一位分析师透露,有五六家广州房地产企业正拟IPO,如果IPO成功,那么广州前20位活跃于市场的房地产企业中,就有过半数属于外资或与海外资金发生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