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刘笑一
上海报道
一则刚刚浮出水面的“题材”正使中华企业(600675)在利好的拉动下上扬,从春节后第一天开盘价的10.91元涨至本报道截稿当天(3月8日)收盘价的每股13.07元。
而这一“题材”的核心内容是:与中华企业同为上海地产集团旗下龙头房企的中星集团将可能入股该公司,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记者就此求证中华企业,其内部有关人士初步证实:中星入主的基调已然敲定,但具体细节未最终明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可能的方案是:中华企业将定向增发3亿新股,大股东上海地产集团将购入1.5亿股,而中星集团购入另1.5亿股。增发完成之后,中华企业总股本增至近10亿股,上海地产集团持股比例约40%,仍为第一大股东,中星集团则约持股15%。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中华企业总股本6.97亿股,其中上海地产集团持股2.5225亿股,占36.17%。事实上,2月底国资委就已明确了上海地产集团将增资扩股中华企业,但是中星集团以何种方式进入整个计划尚无确实消息。
拓宽融资渠道
而中华企业行将进行的“变局”背后,是国资地产重组大幕或将启动,“长远大计”直指整合后更有力地进入资本市场。
有分析人士指出,“此番中星入股中华企业,不只是简单的重组,上海地产集团是希望逐步将旗下的中星集团、闵虹集团等装入中华企业这一上市公司,从而最终实现地产集团整体上市”。
追溯到2004年7月,金丰投资(600606)和中华企业(600675)两家公司国有股被无偿划归由上海市国资委出资并监管的上海地产集团,接手后,上海地产集团直接经手两大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业务。
此举也意味着,上海地产集团开始踏上资本之旅。
光大证券地产行业分析师赵强认为,这印证着上海地产集团在拓宽融资渠道方面的一种运作思路。“以上海地产集团每年运作20个土地一级开发项目为例,假设每个项目所需资金为10亿元,那么公司所需的现金流就达到200亿元。而上海地产集团目前拥有的大量资产都是存量资产,并非流量。”
这样看来,当时上海地产集团接手两大上市地产公司,已然为日后的国资重组、寻求做大做强埋下了伏笔。
相比已位列国内房地产上市公司10强之一的中华企业而言,上文提到的地产集团旗下另一上市公司金丰投资(600606)则规模偏小,土地储备以及业绩都不如前者。
市场对金丰投资的重组也一直抱有较高预期,去年下半年曾一度传出东方证券将借壳上市的传闻,虽然最终搁置未果,但业内人士指出,金丰投资仍是地产集团主要的资产整合对象之一。
而此次中星入股中华企业,地产集团事实就已暗含了选择中华企业将其他子公司打包进去、以期对接资本市场的意图。
聚合优势房企
事实上,中星集团入股中华企业,也并非上海大型国资房企并购重组的首开先河。去年本报曾独家报道过“上海实业集团拟并购上海城开集团”(注:上实集团是上海国资委直管窗口企业,而城开集团系上海徐汇区属大型地产国企),这一事件的背后推手正是上海市政府与国资委。
但上实并购城开一事,由于“社保案”以及上海市国资委主任凌宝亨、副主任吴鸿玫“协助调查”的震荡,至今还未有最终定论。当时记者还曾从上实内部人士处获悉,上实也有意并购中华企业。不过,中华企业有关人士认为“可能性并不大”。
该人士给出的理由是:上海地产集团完全具备在自己已“收编”的中华企业、金丰投资、中星集团等诸多资质优良的国有房企中进行资产重组和整合的操作空间。而这一点,现在似乎已得到证实。
“二次调控”政策频出之时,上海国资系地产企业的“聚变”却发出强烈信号,这或将再度申明国企在地产界的话语权。
其实,国有房地产资本高度集中是个必然的趋势。从2005年以来的央企地产重组以及北京一些国资背景发展商巨头已经先行一步。天鸿集团、城开集团重组后的首开集团总资产达到500亿元,不但成为北京目前最大的房地产开发集团,也是全国范围内最大的国资房企之一。
“国有企业坐拥政府资源方面的优势,这种各个企业优势互补的合作,将成为房地产业发展中的重要趋势”,上实地产副董事长、上实发展总裁卢铿认为,天鸿、城开两大巨头的合并,意味着房地产业进入强者恒强的年代。
“在国内3万多家房地产公司,其中前10名地产集团的市场份额不到6%,最大地产集团万科的市场份额不到1%,市场集中度非常低”,在卢铿看来,优势房企的聚合会使今后的土地资源向大型企业集中,这种“巨无霸”式的资本力量也将在地产产业链条的多个环节上彰现出来。
“国资重组重要的是体现国家这个‘大老板’的意志”,上海市人民政府特聘决策咨询研究专家杨建文认为,房地产、土地市场日益市场化后,行政手段的效力正在不断缩减。政府潜在的意图,也在于试图通过干预国企运营对房地产市场施加影响,以实现对整体局面的控制力。
“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能够保证优势资源不外流”,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朱连庆的看法是,相关资源整合是目前国资改革的趋势,因为这样易于形成规模化经营,实现在行业中的抗风险能力,以抵御外资的大举冲击。
“无可否认,无论是集团内部整合模式抑或央企间主业调整的系统内整合,以行政指令打造红筹地产航母的举措,势必会对未来中国地产格局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杨建文说。
链接
上海地产集团股东主要为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2亿元。作为上海市政府土地储备的运作载体,上海地产集团将依靠政策并代表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进行调控性经营,通过市场运作进行土地开发,同时推进具有房地产、住宅管理职能的政府部门政企分开,并组织实施其所属房地产企业国有存量资产盘活。
上海中星(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上海市住宅建设办公室(曾名上海市居住区综合开发中心),成立于1994年6月,注册资本金为10亿元,系全国有企业。1999年开始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连续多年排名上海房企50强第四位,年销售额近40亿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