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张杰 综合报道
在黄光裕把重组一个壳公司作为其地产资本平台的目标付诸实施九个多月后,这位对资本市场情有独钟的首富进入了重组之路的最后一程。他最后需要面对的是壳公司给他带来的一笔巨大担保,涉资33.9亿元。
2006年12月26日,中关村(000931)对外公告称,北京住总集团董事长张贵林辞去了中关村董事长职务,一同辞职的包括住总派出的其他董事及独立董事等12人。许钟民、黄光裕等重组方派出人员组成中关村新的董事会,许钟民为拟任董事长人选。
黄、许二人分别是中关村目前两个最大股东的实际控制人。而重组中另一个关键的人物段永基继续留在新的董事会。
目前,中关村的股改工作已完成,但尚未复牌。许钟民对外承诺说,将努力在2007年6月前解决掉最后的担保问题。
许的信心至少来自于以下的两点:在近日的另外一起公告中,中关村表示,公司原先发生的31.2亿元的贷款和担保权益已由广东发展银行作为不良贷款转让至另一家公司广东粤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中关村目前正和后者进行接洽,希望以适当的价格买下该不良资产包,而最新的进展是“双方的价格已经非常接近”。
而中关村原董事长张贵林在卸任前的一次公开表态称,中关村因为上述31.2亿元的贷款而触发的33.9亿元担保近期也朝最终解决迈出了一大步:中国联通集团已经承诺愿为该项担保案出资10亿元,在包括信息产业部的五部委的要求下,联通还将赔付另外3亿元。
正是在这个时候,本次重组中缺一不可、又异常强势的三个人物逐渐从纷繁复杂的股权关系中走出,他们各自扮演的角色以及想达到的目的也逐渐清晰起来。
段永基:合作者?
早在2006年4月,黄光裕重组中关村的“心思”初次被媒体报道后,除了首富在地产领域的抱负是主要的谈资之一外,另外一个引起关注的话题就是,段、黄二人在这场显得意外的重组案中,究竟是狭路相逢,还是私下已然完成沟通,然后按照既定的路线图稳步推进?
在不同的证券分析员和业界人士中,这两种看法一直共存,直到一个月后,中关村宣布了新的总经理人选。当时,黄光裕通过二股东的鹏泰投资把王会生推到了前台,后者此前担任鹏润地产的董事长。而国美地产系下的金尊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吴发强也履新副总经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段永基虽然通过海源控股保持着实际控制人的地位,但是他本人却改任中关村副董事长。
段氏在这一人事变动的关键时刻似乎保持了默认的姿态。有评论指出,他从前被认为是一个黄光裕重组道路上可能的最大障碍,但现在他却以一个战略合作者和伙伴的面目出现。不可否认的是,黄氏本人的收购正在步步推进。
段氏作为合作者的身份出现或许还与此前中关村的一个重大担保事件有关。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00年,时任中关村总裁的段永基为公司旗下一参股公司投资广东CDMA项目提供贷款担保,但不久后国家CDMA产业政策发生剧变,中关村的CDMA梦想搁浅,并形成巨额欠款。但由于其未向证监会及时披露该担保讯息,还因此受到了证监会的谴责和罚款惩罚,这一行为最终促使在资本市场上长袖善舞的段氏逐渐从资本市场淡出。
考虑到2002年黄光裕曾计划借壳ST宁窖实现地产业务上市,但以失败告终的举动,3年后,黄本人重走老路,因此对中关村潜在的担保事件不可能不知晓,但此时段氏对内情的了解、人脉的处理把握和复杂产权关系的处理能力等等重要性便突然集中显现出来。
事实上,中关村股改前后的多次公告中均暗示,段氏帮助解决股改、解决担保问题也是他本人承诺的单方面义务,否则,他将失去股改后在中关村拥有的所有股份,同时又不能获得任何补偿。段永基目前通过海源控股控制中关村约5%的股份,位列中关村第三大股东。
关于段氏本人在此次收购案中的诸多判断中,有一点充满疑问:段永基在黄光裕介入前,分别通过海源控股和海德实业两个关联公司,企图受让住总集团持有中关村约四成的股份,直接控制中关村的意图异常明显,但之后遭遇黄光裕的介入,段永基的姿态开始变得异常低调,在黄光裕的增持行为面前,丝毫没有表现出对抗的意思。那么,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促使这位资本高手改变了主意?
黄光裕:主导者?
黄光裕重组中关村的意图非常明显,但当他如愿以偿把这个平台修缮一新后,他将装进哪些新业务来吸引已等待了接近一年的投资者呢?
截至目前,黄光裕旗下的地产业务由鹏润地产进行操作,该公司控制着国美置业、昊天地产、尊爵地产等公司,目前项目似乎仅有国美商都——这还是一年多以前取得的地块,不久前刚刚从全球高科技体验中心定位转换至时尚交易中心。而远在沈阳的国美家电工业园由黄氏兄弟二人联手操作,定位于主打高端家电的鹏润家电。
综上而言,黄氏可以迅速注入中关村的现有地产资产尚显单薄。
在上周最新公布的一份公告中,中关村未来的主业将由地产、医药和基建组成。其中,地产业务将主要以科技园区开发为主导的房地产开发业务。公司高层对外透露说,目前已经与南方一著名城市的科技园开发区有合作意向。同时国美也将在全国兴建数个物流园区,这些都将为公司的此项业务带来发展契机。
这样的定位似乎意有所指。北京丰台地区的国美商都项目邻近总部基地,而总部基地又处于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科技园。作为全国最大的科技园区,中关村在北京拥有7个分园,其间的存量土地开发是否为未来的中关村和黄光裕创造了诸多想象空间,目前还仅仅停留在猜测层面。
许钟民:中间人?
如果不考虑到一个消息,无法想象,许钟民会参与到一个与音像业相隔甚远的上市公司的改造中。作为中关村的第二股东,广东粤文音像实业公司现时控制了7.5%的股份,许钟民是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中国证券报》引用住总集团董事长张贵林的话说,许钟民与黄光裕渊源颇深,私交甚好,两人是同乡,“实际上,黄光裕之所以钟情S中关村,也就是源于许钟民的积极推荐”。
该报引用的一份资料显示,许钟民与段永基亦有合作关系,海源控股实际控制人为段永基,他全资持有的宝祥控股持有海源控股70%股权,而持有另外30%股权的则为许钟民全资持有的信成控股。依照《关于推动并加快中关村重组的补充协议》,信成控股需将其在海源控股30%的股权转让给宝祥控股,双方约定最迟于2006年年底前完成上述转让。
许本人与段永基的股权联系,使得他得以以一个中间人的角色出现在本次重组案中。
另外,当他持股7.5%从而成为中关村的第二股东后,他又显现出另一重角色——通过持股,使黄光裕本人在中关村的话语权不至超过三成,从而避免了要约收购的义务,虽然对此类要约收购,可以申请证监会的豁免,对于急于通过股改、复牌的中关村,以及存在时间压力的黄光裕而言,许钟民此举节省了诸多不必要的程序麻烦和时间。
然而一些细微的证据可能说明,许钟民在中关村的董事长职位很可能是过渡性的。公开材料表明,许本人旗下拥有京文唱片、潮好味等多家知名公司,主要涉足餐饮、文化业务,与中关村的房地产和高科技业务相隔较远。
在这种情况下,黄本人在今后某一时间点的突然登场就是可以预料的。在这方面,很显然,他有很多同行的操作经验可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