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后WTO过渡期中的建筑设计业

(2006-12-18 13:29:36)
分类: 建筑设计

据《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林播 北京报道

 

            20061211日,在中国加入WTO五周年之际,《外商投资建筑设计企业管理规定实施细则》正式实施。

            2002年,中国对于勘察设计咨询业市场准入的承诺是:对于方案设计的跨境交付没有限制,除此之外的施工图设计、扩初设计等的跨境交付,要求用与中国专业设计机构合作的方式进行。随后又开始允许设立合营企业,允许外资拥有多数股权。中国加入WTO五年后,又开始允许外商可以设立独资企业。

            逐步地、有限制地开放承诺正在一一实现,这意味着境外企业终于可以自立门户,独立承揽设计业务,与国内设计院平等竞争。以前境外设计单位虽然可以在中国做方案设计,但在后续的设计时则必须要有甲级资质的国内企业共同合作。而现在这种情况终于将得到改观,那么类似“鸟巢”这样必须由中方负责人签字的项目,以后是否可以由方案设计方独立完成?

 

“解禁”之后

 

             解禁的答案是肯定的,但能否迈出“大踏步”,却没有那么简单。采访中,建设部市场司某专业人士认为目前还在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短期内符合进入条件的外资建筑设计企业也不会太多。“解禁是肯定的,但对方一定要是WTO成员国,还有关于资质标准、执照互认等问题,这都需要过程。”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庄惟敏院长说。

             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寿震华却说:“以前我在和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合作中银大厦项目时,我们就开始讨论建筑业开放的问题,当时,基本什么事情他都不能签字,只能由我来签。但建筑业开放其实是不容易的,外国人要取得中国的建筑师资格非常困难,反过来我们取得他们的就相对容易,中外职业资格互认目前还没有得到进展,没有相应数量的注册人员,就不可能通过中国的资质分级要求。”

              相比较其他受保护行业,设计行业的对外开放是较彻底的。本是建筑行业加入WTO的过渡期,但由于设计行业某些部分的提前开放,没有资质的外资公司早已通过和国内公司的合作,利用国内企业的合法资质组成设计联合体,很快占据了大量市场。相对而言,五周年的日子对于建筑设计行业,并不具备分水岭的意义。“洋大师”该来的都已经来了,并早已在与中方的合作中尝到了“甜头”。

               市场战役的成败完全取决于企业的策略和自身实力。很多人对于几年前那几次全国多个大型标志性项目的投标过程依然记忆犹新,那是我国建筑设计界第一次与境外公司平起平坐,但中标方却几乎全为外国设计师垄断。据有关资料统计,现在世界排名前200名的工程公司和设计咨询公司中,有160余家在华设立了办事机构。从几个专业建筑网站来看,我们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外籍设计机构正在设立中,也在大量招聘本土的设计师。

               也许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市场上就会出现许多号称国际品牌的竞争对手,而其主力很可能就来自中国。当以欧元或美元开设的公司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就不应该再“盲目崇洋”了。

 

站在一条起跑线上

 

               “原本以为我们落后了,但现在从几个大型项目的建设过程看起来,其实我们并不落后,中国现在做大型项目多了,经验也较以前丰富,尤其是在技术上。境外设计公司在创意理念上虽然比较先进,加上其品牌效应,在竞标中对国内企业冲击很大。但国内企业在人才储备、技术积累、对国内行业的熟悉程度和适应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这点非常强势。”寿震华说。

                 据悉,为了应对国外设计事务所“名人效应”带来的竞争,鼓励国内建筑设计企业发展更有层次化,我国也在几年前逐步推出了以大师、院士领衔控股的设计公司和工作室,而且这些名人在企业中占了绝对的股份,比如崔恺、李兴钢等,都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也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设计工作室。

                要接受同样的法规和规范的管理、同样的资质要求,大家站到了一条起跑线上。值得关注的是,在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全面开放的同时,中国建筑业及设计师也在走出去。那么,他们在其他国家遵循的法规和享受的待遇是否会和国外建筑师来中国遇到的情形一致?

                建筑师梁井宇认为:“不管是合资,还是独资,其实已经不会再有什么大的冲击了,合作方式的变化基本不会有太大改变,境外的冲击力其实在过去几年的市场有限度开放过程中已经基本被消化掉了,进入设计市场,对于国内和国外的事务所而言,早就不是有没有经营权(甲级资质或注册建筑师资格)的问题,而是竞争力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