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祝颖 上海报道
进入年底信贷投放冲动期的上海各大中资银行机构纷纷放松个人房贷。然而不同于往年的是,今年争夺房贷“蛋糕”的竞争由于外资银行的加入,变得更加激烈。
外资“生猛”进入房贷市场
“11月份,我们的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略有回升,但是情况仍不乐观”,建行上海分行信贷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什么这么说?看看外资银行最近发放贷款的势头就知道了。”
12月7日,央行上海总部发布的2006年11月上海市货币信贷运行情况显示:中资金融机构流动资金贷款增加明显,个人住房贷款当月新增2.3亿元。其中,新建房贷款增加3.5亿元,二手房贷款减少1.2亿元。
与中资银行的微弱增势相比,外资银行则显得来势凶猛。11月份外资金融机构新增本外币各项贷款106.7亿元,增量高出今年前10个月月均增量66亿元。其中,房地产业的本外币贷款增加了15.8亿元。
“现在,上海市的外资银行在个人房贷业务上并没有太多的动作。但这只是‘内松外紧’的状态。从今年开始,上海市外资银行的优质住房贷款业务就呈现出比较快的发展势头。”上海市银监局一位人士告诉记者。
近年来,不受“银根收紧”政策影响的外资银行,正在房贷新政下全力开拓按揭市场。在上海、杭州等地,包括汇丰银行、东亚银行、在内的多家外资银行正在加大培育当地个人按揭贷款的力度,与众多房地产项目密切接触。
日前,汇丰银行的一位高层在非公开场合表示,虽然目前仍受到政策方面的限制,但国内巨大的房贷市场始终是其重要目标。为了扩大其按揭贷款业务,汇丰银行一直在寻求与内地房地产开发商的合作,并希望通过与内地开发商合作按揭贷款服务,熟悉国内市场的运作。该人士还表示,在政策限制取消之后希望汇丰能够尽快、完全地进入国内房贷市场,而且不仅仅局限于个人按揭服务,也会增加对内地房产开发商的贷款。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外资银行在中国的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的35家外资银行中有12家外资银行表示,2006年中国全面向外资银行开放金融市场后,计划向居民提供住房人民币贷款服务。而且,未来3年外资银行计划推出的新业务中,房屋贷款业务名列前茅。
隐忧与机遇并存
外资银行摩拳擦掌,中资银行严阵以待。监管部门却开始为风险控制担心。
针对银行间房贷业务竞争加剧,央行上海总部一位内部人士表示,目前各银行房贷产品单一,常常导致降低要求拉拢客户,导致风险积累。
同时,由于中资银行的收入来源目前仍高度依赖于信贷业务产生的利差收入,而房贷利息收入在银行的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外资银行加入房贷业务竞争的情况下,房贷业务的下降可能会使中资银行面临资金放贷无门的局面,从而严重影响中资银行的收入和利润。
中国建设银行研究员谷祥则持不同看法。他认为国内外金融环境迥异,会使得外资银行在国内水土不服。
比如,外资银行在国外有比较完备的个人征信系统,以控制房贷风险;在国内,目前虽然已经初步建立、运行了个人征信系统,但其记录的信息还不够完备,还处于起步阶段,这对向来严控风险的银行开展按揭业务就是个不小的障碍。因此在短期内,内地还不具备外资银行大举进入房贷市场的金融环境,中外银行暂时不会出现明显的竞争格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