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中国房地产报》
作者 梁井宇/文
荷兰有名的设计公司叫Droog,荷兰语就是“干”的意思。设计产品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很“干”。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用干净的方法把一个干净的概念表达出来。作品从概念创意到实现产品整个过程的可行性和偏差被充分研究和测算,从完成的产品中看不到多余的花哨成分。
与此相对的是“湿”的设计,概念创意颇有吸引力(俗语“眼前一亮”),然而实施的过程和可能出现的错误未被充分考虑,因而结果和最初的概念差距极大,有的甚至无法实施,有的则完全走样。这样的设计就如同没有经过太阳晒干的湿衣服,分量是经不起考验的。
建筑效果图如同“保湿”水彩画
小时候学水彩画,看水彩没干的画面很有感觉,湿亮而透明,可是等干以后,画面就变得灰暗而难看。那时候最向往的就是用传说中的英国水彩作画,因为听说用它作的画,画面永远都像没干一样。后来用过后才发现,它是比中国的水彩好一点,但也不到“保湿”的程度。倒是在画时早已习惯和预估了中国水彩干后的效果,于是可以不被未干的效果欺骗,反能在湿画时就对干后的效果进行预先矫正。
建筑效果图有时候就像是给蹩脚的建筑方案照上了一层“保湿”水彩,虚假的灯光效果,加上轻盈无重力的电脑模型,一个浑身滴水的设计就被包装了出来。湿湿的效果有时候不仅能迷惑业主,甚至连建筑师自己也会陶醉其中。然而如果是个要建造的方案,早晚都要晾干,等到真正干透时的效果届时就只有天知道了。
而做工程多了有时思维又太“干”,在做方案设计中缺乏“湿”的创意。可能是知道的越多就越胆小,往往过多地考虑施工图而变得缺乏突破常规的勇气和能力。“湿”的方案往往也有可取的东西,如何把“湿”的效果图变成真实的建筑也不是不可能。
“湿”方案的产生是没有束缚的解放,它往往产生在两种人中:一种是无知者无畏,另一种是艺高人胆大。ARUP公司就是个艺高人胆大的例子。当年库哈斯给ARUP的Cecil
Balmond打电话要做法国波尔多的住宅项目时,就要求这位恐怕是当今世界上最艺高人胆大的结构工程师将建筑盒子做“飞”起来。
通过巧妙的力学,Cecil
Balmond果然做到了。他不仅在此做到,在鸟巢、水立方中也同样做到了。无论是鸟巢也好,水立方也好,在效果图阶段和成千上万的效果图公司做的其他图相比,也似乎“湿”的很,然而它背后支撑的技术却完全不同。因而这种将“湿”画从概念一直到完成都一致的“保湿”也是一种“干”的设计,只不过它的“干”更高级,真正实现了水彩画的永久保湿。看上去“湿”,其实已经“干”了。

创新在于试验
建筑师面临的一个共同挑战就是如何实现“保湿”的建造,基础首先是要有能力对结果进行预估。对于无法通过经验预估的方案,则必须要进一步研究,对于有条件的,则要通过实验或1∶1的Mockup模型来检验方案,以免走偏。
要创新就不可避免的要尝试许多无人尝试的东西,也就意味着风险,意味着承担风险的责任。比如,建筑师不应该拿一个要推向市场的住宅产品来做这种冒险,因为这如同是将一个本来还不成熟的、应该在实验室里的概念车直接卖给消费者。然而做概念车又是必须的,因为设计的经验有时候只能靠实验来获取。
对于这些可能给业主带来损失的实验,一种做法是将它用在自己身上。场域建筑刚刚完成的自己的办公室就是一个试验项目。试验的结果有好也有坏。蜂窝纸板的使用便是一个例子。这种主要用做叉车托盘的替代木头的材料,有很多可以运用到建材和家具上的优点,质轻、抗压结构合理、易切割、环保。然而也有先天的不足,比如防水防潮及阻燃等难题均要克服。
我们尝试用3mm的聚碳酸酯板代替给纸蜂窝封面的牛皮纸,然后再用它来代替普通的木质隔板和办公台面。同时聚碳酸酯板的透明性也可以将蜂窝纸芯的结构暴露出来,产生新颖的视觉感受。
试验中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聚碳酸酯板生产和销售少,无奈之余我们只能选择亚克力和有机玻璃板替代,而有机玻璃的耐划性要比聚碳酸酯板差很多。其次是用来和纸蜂窝粘结的胶也无法使用与纸和纸蜂窝粘结相同的胶。经过反复试验,我们成功完成了几个1.2m×1.2m×0.05m的样块。然而在正式生产1.2m×2.4m×0.05m的板时,由于尺寸太大,无法用机器上胶,结果手工上胶的均匀度和时间把握就产生了误差,再加上工人赶工,最后胶没有上匀,许多地方没有粘牢。结果板的强度大打折扣,使用不到一个月,已有两块桌面需要重新修理。这是一个“湿”例子,但是蕴涵了将来再做成功的宝贵经验。
另一个试验是做在地上的。在地上实现无所不能的图案是建筑师、室内设计师长久的挑战。同样的图案在墙上和天花板上实现起来比在地上容易,也有许多的技术选择。然而由于地面的特殊性(耐滑、坚固度、防烫、防水、易清洁、抗腐蚀等等)使得许多的可能受到制约。
而大约成熟的技术无非是几种,一是四色高清晰图案地毯(可以媲美高精度的电脑喷绘效果),库哈斯在西雅图的图书馆地面采用的就是此方法,然而价格极为昂贵。
二是电脑喷绘的图案作为地面的夹层,表面则需要用树脂涂料来做,成功地配套解决方案德国公司有提供,然而价格和交货时间均不允许。
三是土办法,北京的舞厅常用此法,即将室外喷绘的塑料广告膜直接粘在地面,然而膜面刺激性的气味和质感又不适合办公。
最后我们还是在第二种思路下将问题简化,找到了接近我们要求的方法。即没有使用电脑喷绘,而是直接找到我们想要的花纹织布来代替,减少了胶和颜料对树脂漆的化学反应。最终效果在反复试验和与厂家一道研究工艺后基本实现,一个接近成功变“干”的设计出炉。
有能力对结果进行预估是建筑师的重要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又必须通过实践的积累。有时候正是对这种结果的不乐观预估,导致了一些有创造性的设计突破。刘家坤在四川的工程就是估计到了施工队不可能将混凝土打成安藤忠雄作品那样平整光洁,而干脆追求其粗糙的手工艺痕迹。这已经和Droog的“干”的理念非常接近。
像水彩画刚落笔一样,我们的设计开始都是“湿”的,但是我们同时还要做到有本事把“湿”的想法变成“干”的结果。否则一张画,湿时还好看,干了后就只能是一张不能实现的画。
(作者为场域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