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由中国质量协会主办的“2006年全国追求卓越大会”在北京召开,包括波音、西门子、青岛建设集团公司在内的国内外获奖企业管理者应邀到会并做主题演讲。青岛建设集团公司总经理杜波结合集团推行卓越管理的实践探讨企业应如何追求卓越。
据《中国房地产报》 作者 杜波 报道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管理是一种实践。而在我看来,追求卓越也是一种实践。卓越不是去发掘一个已有的东西,它没有捷径,不能速成,没有现成的东西可套取。卓越是从不断的实践中磨练出来的。
追求卓越要做百年老店
昙花一现不是卓越。卓越要求企业能够生生不息,卓越要求企业做百年老店。一个追求卓越的企业,不能只从商业角度去理解自己的产品和所在的行业。
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建筑产品不仅仅是一个供人居住使用的商品,更是一个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载体。对于任何一个要追求卓越的企业来说,这种历史责任感都不容忽视。
因此,要把建筑当作艺术品来看待,赋予其生命力。当你把建筑看作是有少年、青年、中年和晚年的生命体时,你就会考虑怎样使它健康成长。建设者才能从设计到施工再到运营,一直以发展的眼光来预防问题,以保持建筑“健康”。而只有建筑“健康”了,它才有可能成为城市的标志,才有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一点痕迹。如果企业能从这个角度看待自己的产品,就会重新认识自身。要保持企业基业常青、生生不息,就必须赋予企业以生命意识,要健身、保养、治疗疾病。
而住房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也使得卓越的房地产企业应承担的不仅是历史责任,还要有相当的社会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离不开产品质量和企业诚信,没有高质量的产品和良好的企业信誉,企业就不可能向百年迈进,也就更没有资格去谈卓越。但质量绝不仅仅是产品的好坏,它更是企业诚信的底线。离开质量,诚信无从谈起,离开诚信更不可能生产出稳定的高质量产品。譬如,青岛建设集团公司提出“建筑艺术精品”,就是要求自己的产品要具有优秀的品质;提出“创造和谐空间”,就是要求自己诚信地与市场环境和谐相处。
寻找不同阶段的关键驱动因素
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企业在各个阶段都必须有重点地建设和发展。真正的卓越不是追求管理的面面俱到和制度体系的完美无瑕,而是要寻找每一阶段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从而实现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首先需要根据不同时期公司所处的环境,有针对性地建立起规避失败的架构和机制。
李嘉诚先生曾讲过:“成功也许没有既定的方程式,失败的因子却显而易见,建立减低失败的架构,是步向成功的快捷方式。”不同架构本身没有对错之分,关键是要根据企业所处的不同时期进行相应的选择,因为在一个时期起积极作用的东西,在另一个时期往往就是消极的。要追求卓越,企业要能够随着环境和政策的变化,不断建立与之起相适应的架构。同时,架构本身要具有灵活、基于客观情况、不断自我修正的特点。譬如,在上世纪90年代初,建设部刚刚推广鲁布革工程项目管理经验时,青岛建设集团公司就及时调整自身架构和管理机制,以矩阵式组织为主,形成项目管理公司,最终获得快速发展。
其次,要寻找每个阶段企业发展的准确支点。要撬动地球,除了要有足够长的杠杠,还必须找出那个能够四两拨千斤的支点。每个企业的支点是不一样的,同一个企业在不同时期的支点也是不同的。而要精准地找出企业的支点,就需要企业建立自身的数据系统,去洞悉那些隐含于企业内部的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建筑行业生产过程不是企业内部的一个封闭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系统,它过程复杂,环节众多。目前青岛建设集团公司就在推行一种项目规划管理技术,通过项目规划,以项目管理为核心,对不同过程环节进行解构,将各节点的产品特性、顾客要求、资源配置和现金流动等特征显性化,通过数据指针发现改进的支点,不断修正脆弱环节。
最后,制度只有简洁才会有效。在企业发展中,支点要以高效和节省资源为出发点的。目前,新的管理工具层出不穷,但是每一种管理工具都会受到企业自身特点的挑战,很难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方式。
追求卓越不是追求眼花缭乱的管理工具,也不是追求看似华丽的管理创新。卓越需要企业明确自身的管理方向,并将管理回归到人和事情的本质上来,努力保持组织和系统的简单明了。简洁才有速度和效率,简洁才容易聚焦。把复杂的管理简单化,简单的管理流程化,流程的管理标准化,是青岛建设集团公司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一点体会。
企业需要专注主业、注重合作
从某种程度讲,企业的发展程度取决于其资源整合的能力。卓越的企业,除了拥有更多的资源外,还往往有着更高的资源使用效率。而企业只有专注主业才能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从而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只有注重合作才能拥有更多的资源,打造自身的产业链条。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内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有很多吸引企业涉足的机会。《大学》里讲过“知止而后有定”,在这些机遇面前,企业向外扩张容易,能够“知止”却很难。而能否在这纷繁芜杂的机会中保持冷静,坚守自己选择的主业是决定许多企业能否走向卓越的重要因素。
宝洁公司的执行总裁曾说过:“我们公司从未离开过本行,我们尽量避免成为一个综合体。”企业不应追求大而全,专注才能形成澎湃的动力。对于一个集团来说,专注主业做点“减法”就是内部优胜劣汰、自我优化的过程。近年来,青岛建设集团公司一直坚持保持主业的思路,在战略上对业务进行了“消肿”,从“1661”到“1123”,将主业聚集在建设与地产两个相关的领域,并将核心单元从四十几个缩减到十个左右。专注两个主业以后,青岛建设集团公司又明确提出要达到“一低两好”的目标,即低成本,好质量,好服务,以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实践证明,多做“减法”促进了企业的更快发展。
注重合作也是企业在追求卓越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现代的竞争早已不是单个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企业所能整合的产业链之间的竞争。提高企业竞争力,需要提高整个链条上的团队效率和战斗能力。所以企业一定要谨慎寻找自己的伙伴,建设自己的合作链。不管链条长短,都要基于长远战略共赢的思想,真诚对待上、下游的企业,最终形成以专业能力为基础的社会化分工合作体系。
竞争是在发现对手的缺点,合作是发现对手和伙伴的优点。差异性和共同性是相对的,企业只有善于发现共同点,主动寻求合作,才能不断增强自身实力,无限逼近卓越。
总而言之,卓越要求企业胸怀宽广,目光远大,自信坚定。卓越要求企业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把企业发展融入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当中。卓越要求企业在复杂的环境中始终保持自己简单的结构,始终坚持用高品质的产品来满足顾客的需要。卓越绩效是一个撬动企业全球化的杠杆,是我们寻找出的走向世界的共同语言。
(作者系青岛建设集团公司总经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