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中国房地产报》 见习记者
钟娅 上海报道
“交通对于改变区域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从长远的角度看,交通的改善,可以大大降低交易以及运输的成本,让城市区域经济的分工更加明确,通过虹桥交通枢纽把人流、物流聚集,然后发散到长三角,这对整个长三角经济的一体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张旭昆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上海发展现代交通枢纽,对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聚集最终带来的将是财富的聚集。打造新的交通枢纽显然是上海提升服务业,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的一个重大契机。
高速、大容量、便捷的客运通道,会更好地发挥相关城市与上海重要的航空、铁路交通枢纽的快速接驳集散功能,将大大的提高浙江与上海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交通的出行效率。实质上,它在驱动区域同城化的同时,还将改变长三角经济格局,大大缩短二线城市与区域中心的距离。
长三角需要新枢纽
从客流特征方面看,由于上海已经与长三角其他城市形成了城市联合区,往返于上海与杭州、宁波、南京、苏州之间的客流数量大、频率高。
虽然沪杭、沪宁高速公路可以解决一部分客流,但仍不能满足上海与南京之间日益增加的客流量和对降低时间成本要求。另外,减少换乘的时间和障碍也是现代交通的一大要求。
“时间成本可能会阻碍很多潜在的商业机会,而城际交通换乘时间成本的降低和舒适度的提高,无疑会使长三角经济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高级建筑师李明表示,2008年上海将与南京、杭州、嘉兴等城市之间将形成真正的城际铁路。
中转站建在何处成为新的问题。城际铁路进入上海中心城区面临诸多困难和复杂的环境。一方面上海中心城区能否承担得起这样的功能尚存疑义;另一方面,枢纽在中心城区建造成本巨大,而且不一定能将客流分散的任务很好地承担起来。
“将外部人流分散到城区外围区域后,无疑会大大减少中心城区的压力。”中原地产咨询研究部主任曲波指出。
此外,城际交通的换乘不但有转换成本,还可能面对一定的时间成本。“虹桥交通枢纽不仅解决了内部交通问题,而且也解决了与外部交通联系的问题。它是解决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的一揽子方案。”上海同济规划院二所所长匡晓明认为。
从上海自身发展动力看,现代服务业将成为上海的核心经济,第三产业将是上海的主导产业。上海的定位是现代服务业,“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是其宗旨,在服务的过程中需要整合各种资源。“这种资源整合的能力才是上海未来的价值所在。”上海世联地产总经理袁鸿昌表示。
“上海和长三角都面临产业升级的问题,由传统的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服务业转型。”匡晓明认为,虽然上海已经很好地完成了传统制造业升级,但向现代制造业、服务业的产业升级,仅仅依靠上海一个城市的资源是很难实现的。因此上海需要依托长三角周边城市的资源一起实现这个目标。
交通接轨,打造1小时交通圈
规划中的虹桥交通枢纽以虹桥空港、京沪高速铁路上海站为中心,沪宁、沪杭城际轻轨以及机场磁悬浮在此汇集,形成世界最大的空陆一体化大交通枢纽。
“交通换乘不但有运输成本,还有很高的时间成本,而虹桥交通枢纽可以在这两个方面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匡晓明说,“上海现在已经与周边长三角的城市形成了城市联合区,虹桥交通枢纽不仅解决了上海的内部交通问题,而且也解决了区域与外部交通联系的问题。”
根据现有的规划,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将会通过6条轨道线,包括5号线、2号线、17号线、10号线、低速磁悬浮线和高速磁悬浮线,形成“五纵一横”的布局。
为满足虹桥枢纽的高流通特点和道路供给庞大需求,在枢纽周边已有沪青平高速公路和环西一大道的基础上,规划增加了“一纵三横”快速路,包括辅助快速路、北翟路、青虹路、漕宝路等,通过快速路网和干道网沟通枢纽与中心城、上海市域和长江三角洲的快速交通联系。
在虹桥机场的西侧将建设的沪杭高速磁悬浮车站,还将把虹桥和浦东两大机场联系起来,按设计,沪杭磁悬浮线全长近200公里,从上海南站至杭州东站区段,直通列车旅行时间不到半小时;位居线路中间的嘉兴到上海、杭州的时间也大大缩短。沪、嘉、杭三地将在长三角地区率先形成一个1个小时的出行圈。
“如果从浦东到虹桥和从苏州到虹桥、从杭州到虹桥时间将会是一样的,那么以后居住在杭州,工作在上海,将会成为很普通的事情。”张旭昆教授认为,从这个角度上看,沪杭磁悬浮线拉近了上海与嘉兴、杭州的距离,必将催生沪嘉杭的“同城效应”。同时其强大的功能,还为以后长三角长远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加速长三角地区城镇建设和城市化进程。
“这样一来,虹桥枢纽将作为整个长三角的交通中转枢纽,无论是从浦东浦西的平衡发展,还是从上海整个城市的交通布局,甚至从长三角的整个区域规划中的交通布局来说,都可以有效缓解客流量的压力。”李明认为,通过这个虹桥枢纽平台,上海的周边城市都将在上海的交通辐射范围之内,将会形成一个快速的立体化大交通,这将大大的提高浙江与上海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交通的出行效率,这个交通枢纽下,以上海为中心,打造“1小时交通圈”,将成为新一轮长三角城市交通接轨的首选。
产业接轨
长三角经济区域合作化
上海最终之所以把交通枢纽放在虹桥机场附近,正是考虑到可以借此缩短江浙沪之间的距离,降低周边地区的商务物流成本。
据了解,自2003年上海把所有国际和港澳地区航班全部迁往浦东机场起,使上海周边城市到机场的地面距离增加了50多公里,途中时间和运输成本骤增,苏州厂商的运输时间因此增加两个小时,运费增加至少20%。在苏州、无锡等地,IT企业众多,现代制造业、IT产品一般都要求空运,但现有的交通条件想满足这一要求越来越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苏州、宁波都曾有自己建立国际机场的打算。
目前长三角地区,已经出现了比较清晰的IT产业链,如上海形成了较高水平的芯片设计、生产、封装、测试产业链,而苏、锡、常地区则发展成为了IT产品的生产制造基地,宁波则以波导手机为首,建立了手机生产基地。
而大量的企业资源的优化,将会带动产生更多类似长三角IT产业链的出现。而新的产业链的衔接与拓展、产业结构的协调与优化整合都将进一步把长三角的产业经济推上更高的层次。
京沪高铁
是连接京沪的黄金走廊
在虹桥枢纽中的规划中,还有一个倍受关注的话题,那就是新的枢纽站还将成为京沪高铁的终点站。
京沪高铁建成后,将与现有的京沪铁路实现客货分流,新建的高铁为客运专线,现有的京沪铁路将作为货运主线。
届时,北京至上海高速列车全程运行时间只需3.5小时,比目前京沪间特快列车缩短9小时左右,年输送旅客单方向可达8000余万人次,是一条快捷的大能力客运通道。同时现有京沪铁路的货运能力也将增加,其单向年货运能力将达1.3亿吨以上,从而成为大能力货运通道。
京沪高铁在满足京沪客货运输需求上,从根本上解决例了京沪通道运输能力紧张的状况。
“现在长三角面临一个资源瓶颈问题,首先就表现在基础资源的缺乏上,而京沪高铁的建设就可以扭转这个局面,现有的京沪铁路以后将作为货运铁路,就极大的增加了京沪之间的货运流通量。”张旭昆教授认为。
建筑师李明介绍,京沪高速铁路连接的不仅仅是上海和北京两个城市,在这两个城市的沿线上有很多交通结点,京沪高铁设置21个客运站,纵贯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和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个省,将会对京沪沿线产生很大的辐射力。
“交通时间的缩短,可以造成空间概念的转移,最后形成一个连接着北京和上海,并且中间有很强的经济发展能力的经济走廊。”李明表示。
京沪高铁的建成带来的一个直接的好处就是大幅度地拉近了北京周边地区与长三角的经济距离,缩短后4个小时的路程为长三角产业转移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同时人力资源的流动必然会带动资金的流动,京沪高铁还将为长三角资金进入北京周边地区创造更好的环境,在带动沿线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将为长三角的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访谈:
虹桥交通枢纽将确立上海在长三角绝对龙头地位
作为经验丰富的城市规划师、城市设计师和土地经济学家,香港规划师学会会长叶祖达先生10月18日在他上海的办公室,就虹桥交通枢纽工程的相关规划与区域城市发展等问题接受了《中国房地产报》的采访。
中国房地产报:从城市规划角度看,上海虹桥交通枢纽发展的必要性在哪里?香港有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
叶祖达:虹桥交通枢纽工程建设是以其功能为主要目的,政府希望把多重对外交通与运输方式穿插在一起,完成服务功能的集聚效应。虹桥交通枢纽工程建设是区域发展战略的体现,与长三角区域发展与区域功能密不可分,体现了长三角城市间功能的配合。
上海目前与长三角各城市的错位竞争还没有完全实现其主导优势城市产业布局质化,为追求投资和项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