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房地产报》
作者 乔新生 报道
北京市公布了2006年~2010年的住房建设规划公示稿,广泛征求市民意见。这是北京市在城市规划和住房建设方面迈出的重要步伐。
房地产市场是典型的地域性市场。房地产供需关系虽然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但是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城市的发展规划。城市规划不仅影响着房地产市场的规模,而且还关系到社区居民的居住消费水平。
房地产问题表面上看是市场问题,实质却是规划问题,而规划的背后则是城市的决策程序问题。如果没有按照广泛参与的原则,充分征求市民的意见,那么即使城市进行现代化的设计,高楼大厦林立,城市的居民也不会产生幸福的感觉,因为他们没有参与决策的权利。
幸福建立在广泛参与之上。广泛参与是现代民主决策的常态,也是城市发展的法制基础。
社区居民可以参与的内容广泛,而城市房地产规划是其参与决策的核心内容。古代市井城市,居民可以通过脚步丈量,划出彼此的生存空间,然后自己动手,建造自己的房屋。现代化都市的城市规划需要一系列复杂的程序,居民必须选出自己的政府,然后由政府聘请专家制定城市规划,广泛征求市民的意见。市民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提出反馈意见,专家根据反馈的意见进行规划修改,并且把修改的规划草案交由决策机关审议批准。但是,无论经过多少环节,社区居民自治的原则必须坚持,如果没有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决策,那么,城市的规划就可能会出现严重的问题。
在许多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按照自治的原则制定和修改城市规划已经成为社会常态。大到社区改造,小到住房结构、绿化面积甚至草坪的选择,都必须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并且严格按照民主决策程序,进行投票表决。北京市公布住房建设规划,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在广泛听取北京市民意见的基础上,规划设计部门还应当修改有关规划草案,并且交给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表决。
幸福就在举手投足之间。如果社区居民认为城市规划不利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他们可以选择其他社区;如果城市居民认为政府规划部门没有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他们可以通过投票方式,作出自己的判断。这一举手一投足,就充分体现了社区居民自治的基本内涵。居民参与的过程也就是充分听取社区居民意见的过程。好的政府在制定城市规划的时候,总是善于倾听居民的意见,并且把居民的意见转化为科学的城市规划。
对社区居民幸福的关注,不仅仅是城市住房规划的问题,它还反映出决策者的执政理念。在我们看来,北京市公布住房建设规划,广泛征求社区居民的意见,比住房建设规划的内容本身更有意义。哪怕今后北京市住房建设速度慢一些,北京市民的住房面积小一些,他们仍然会乐在其中。因为在决策的过程中,他们产生了被尊重的感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