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房地产报》 作者 郄永忠
报道
李嘉诚以“白武士”的姿态拯救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从传统产业勇闯美国最核心的新经济市场网络投资行动,直接推动一家美国本土生长的企业按照亚洲最成功家族企业的商业理念来运作,也就是说新经济的企业运作理念基本上还是运用旧经济的传统手法,而且取得了某种成功。
这样的案例,让人联想到了李嘉诚于2002年12月19日在长江商学院所作《赚钱的艺术》的精彩演讲。在李嘉诚看来,“赚钱的艺术”讲的是
“如何抓住时机”,此为大企业经营之道。其实,“抓机遇”被认为是华人商业的共性和精髓,李嘉诚更是被看作“机遇之神”。
在那次演讲中,给听众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李嘉诚所详细阐述的“抓住时机”四要素:知己知彼,磨砺眼光,设定坐标,毅力坚持。他还补充说,“紧紧把握这四点还不够,在实际竞争中,领导者还必须具备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承担风险能力,紧守法律和企业守则,严守现金流,维持盈利及重视人才的凝聚和培训。”看来,把“赚钱”上升为“艺术”实在不是一件容易之事。
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如何掌握进取的尺度呢?正如李嘉诚所言,其基本原则是“在开拓业务方面,保持现金储备多于负债,要求收入与支出平衡,甚至要有盈利,我讲求的是于稳健与进取中取得平衡。船要行得快,但面对风浪一定要捱得住!”
对抗“大风大浪”,似乎只有“李超人”才有此等能量。
检索李嘉诚的长江集团历史,其业务多元化、业务全球化、策略性保持稳健财务状况和“不为最先”策略,是李嘉诚及其“长江集团”多年来在经历过数次危机后,仍能平稳发展的四大“金刚”。具体说来就是:以收购实现业务全球化,达到多元化经营;策略性保持稳健财政状况,降低财务危机风险、保持充裕实力的同时,保证成功收购;当一切准备就绪,以逆向思维和“不为最先”策略交替使用寻找较佳切入点增加成功的机会。
通过业务的多元化以达到分散集团的风险。在不同的收购业务时,则细分为三种情况:收购或从事低相关的业务以分散风险;收购或从事不同回报期的业务以降低风险;而收购或从事稳定回报的业务以平滑盈利。长江集团自创立以来,虽然继续巩固和发展核心业务,但时机适合时皆会积极从事与核心业务不大相关的行业,例如创立长江基建、TOM.COM及长江生命科技等,而很多时都是透过收购来抓住最佳切入点,例如收购和黄、赫斯基石油等。无论在地域广度和多元度上,集团的收购和从事的业务皆趋向低核心业务相关度和全球性,尤其是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后趋势更为明显。从事或收购低相关行业和低相关地域业务背后的意义重大,有助集团分散业务性风险和地域性风险。
通过业务的全球化来扩张企业的视野。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整个长和系便开始进军海外市场,海外业务范围包括能源、地产、电讯、零售和货柜码头等,投资地区以香港为基地延伸到中国内地、北美、欧洲及亚太其他地区。长和系积极地走国际化道路,除了顺应业务规模扩张的需要,更主要的是通过业务全球化来分散其投资风险。不同的市场受经济周期影响会不同,行业竞争程度也不同,市场发展阶段也会有先有后,长和系就利用这种地域上的差异来增加其投资的灵活性并降低所承受的风险,确保整体回报始终都令人满意。
始终如一策略性地保持稳健的财务状况是其赚钱的另一拿手绝门艺术。自1977年开始,长实的负债比率一直下降,近年维持在一个较平稳的水平,介于0.2与0.3之间。比起同业的新鸿基,大部分时间里长实的负债比率也较低。总之,长江集团一直都保持稳健的财务状况,而且集团各子公司的财务状况都比同行业公司要好。在案例中,其对被并购企业的低成本策略、集中优势服务、推迟新生意、提高效率、大幅压缩开支等办法提振了公司的市场能力,直接提高了公司的毛利率,全力保障了盈利的空间和时效。
正因为集团有如此稳健的财务状况,所以当好的投资机会来临时,集团便比潜在竞争对手更有能力去把握机会。事实也证明因为稳健的财务状况策略而把握到的机会,都是对集团的业绩有正面帮助的。长实集团因为本身稳健的财务状况,而令其可以充分把握外来环境优势,完成一个又一个的收购。
通过“人弃我取”的逆向思维与不为最先原则的适时交替使用以达到出奇制胜之目的。正如李嘉诚所言,“能否主导时机,更重要的是看你平常的步伐是否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发力,走在竞争者之前。如何有效处理市场与竞争的关系,是企业竞争的必胜之道。”
李嘉诚在2001年互联网的“冬季”,敢拿出7000万美元来搞定Priceline.com,就是抓住了这样的良机。之后,他全力实施低成本经营策略,使得这家面临倒闭的公司起死回生,取得了连续两年盈利2.4亿美元的佳绩。一方面,通过对前人的观察,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能比较准确地判断决策的结果。另一方面,等待一段时间后,市场气候往往更为明朗化。而且如果是想推出一个新产品,等待一段时间后,消费者则更容易接受。虽然这样做放弃了最先抢占市场的机会,但是因为能降低许多风险,有时是很值得的。“不为最先”也可以通过收购已从事某项业务的公司来达到,这样还可以避免早期的巨大投资。不过,“长江实业”“不为最先”策略虽然避开了起初的高风险,但若把握不好时间的话就很容易进入高风险区或承担其后众多投资者加入竞争的后果。因此,“不为最先”的策略对投资时间的选择也是一门较难把握的艺术。
“现今世界经济严峻,成功没有魔法,也没有点金术,人文精神永远是创意的源泉。企业领导必须具有国际视野,能全景思维,有长远眼光、务实创新,掌握最新、最准确的资料,做出正确的决策。”这或许就是李氏赚钱艺术的真谛。
(作者为长江商学院案例中心高级经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