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端访谈投资者呼声将推动资产证券化发展

(2006-09-04 14:21:27)
分类: 特别策划

据《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钟园 北京报道

 

        扈企平博士2005年底接任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 ) 中国区总裁,曾任房利美(Fannie Mae)经济学家,并担任过多家投资公司的住房贷款研究部负责人,对房地产市场和资产证券化有深入研究。831日,本报记者就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发展等问题专访了扈企平。

 

中国房地产报:中国的资产证券化目前刚刚起步,对比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过程,中国的资产证券化之路可能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扈企平:在美国,上世纪70年代,因为政府提高中低收入者房屋拥有率的政策为房贷证券化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上世纪80年代因为银行面临着资金不足的倒闭危机,使得银行有强烈的证券化的需要,这些背景客观上促进了资产证券化在美国的发展。可以说,如果不是当时美国银行缺钱的话,证券化也没有那么快发展起来。

         银行流动性不足是证券化出现的诱因,而证券化后来得以蓬勃发展的真正动力,还是在于银行意识到了证券化在提高银行管理水平、防范风险方面能带来诸多好处。因此后来银行流动性虽然不缺乏了,但资产证券化却获得了长足发展,成为当今美国金融市场中最重要的金融产品之一。

          证券化在中国才刚刚开始,会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仍需要监管部门和业界的大力推动。而且,证券化也不单纯是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还有更丰富的内容。

 

中国房地产报:如您所说,在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大一个促成因素是银行出现危机,但对中国银行而言,住房贷款属于银行的优良资产,银行对资产证券化的热情并不高。这会不会阻碍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扈企平:确实,如果不是有上世纪80年代的银行危机,美国的资产证券化也不会这么快发展起来。日本在90年代也是这个情况。

对于中国的银行而言,一个优势就是可以吸取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未雨绸缪,主动推动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当然,不同银行的情况又有所不同,因为各自的业务特点和资金状况,对资产证券化的推动热情也不同。还有一些热情较高的银行正在为获取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资格而努力。

        在国外,投资者的呼声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目前在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也需要来自投资者的进一步推动。

 

中国房地产报:中国住房贷款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但是,如果几年后出现经济增长减速,中国银行会不会面临住房贷款的风险集中爆发?

 

扈企平:从国外经验看,住房贷款的风险不大,尤其是自住房屋,不还贷的话三个月后就要被银行强行收回。在国内,以中国人的习惯,我想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违约的,可能对还款人而言会紧张一点,但还是会撑下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