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将有法可依

(2006-08-13 15:24:43)

 

 

——访同济大学地下空间研究中心副主任束昱教授

 

据《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王海燕 方帅  上海、北京报道

 

       今年725日,国家标准《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规范》开题。据悉,这是目前世界城市规划建设史上针对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而进行规划编制的第一部规范性文件,吸引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院以及清华大学等多家单位参与。《规范》的编制工作预计将于2007年底完成。

        就该话题,本报专访了《规范》的主持人、同济大学地下空间研究中心副主任束昱教授。

 

中国房地产报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规范》的开题背景是什么?

 

束昱:三大因素促使《规范》的开题。首先,中国的大城市已经进入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高速发展期,其标志就是大规模地铁的有序开发,尤其是上海、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城市地铁的建设已不再是一条线的轨道开发,而是一条城市带,一个城市发展的节点。

其次,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城市的发展方向。城区大量人口集聚,带来严重的交通、环境和安全问题,而中心城区已经无法增加新的设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解决以上问题最直接和最具操作性的途径。

         第三个因素是防灾。建国后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从人防开始的,从人防到民防进一步扩展地下空间。特别是近20年,在技术、管理、法规和人才以及装备方面我们国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中国房地产报目前国际上有哪些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较好?国内情况怎么样?

 

束昱:从国外看,日本做得比较成功,日本在上世纪80年末掀起一股开发利用地下深层空间的热潮,即地下50米的空间利用开发。日本政府规定3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都要做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成功的标志是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建设的地铁规划。

       其次是法国巴黎的拉德方斯区(la Defense),它创造了一种“立体城市模式”,地面留给人使用,而交通和储物功能都放在地下。拉德方斯区的地面上看不到一辆行驶着的汽车,整个交通系统都在地下,12条快速地下交通系统四通八达。

        在国内,城市规划做得较早的城市有杭州和青岛。杭州1993年就开发研究地下空间,青岛也从1995年进行了第一期地下青岛的开发,目前已进入第二轮城市地下规划。

在空间开发方面最典型的城市是深圳,主要是地铁沿线车站地区的立体开发以及香港和深圳的轨道连接。另外,它的规划做得比较超前,这几年的发展基本是按照2000年的规划方案。

       其次是北京,北京的地下空间规划已于去年完成。为了做好规划,北京集中了全国的科研力量,既做了总体规划,也做了区域性详细规划。其中有代表性的是中关村地面开发100万平方米、地下开发50万平方米的规划。

      第三是重庆,在山城特殊的地理条件下,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难度比较大。

       还有上海,上海的规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概念规划,第二阶段是节点地区的详细规划。目前上海的地下空间规划具有较强的前瞻性,而且体量比较大,如五角场地区、徐家汇地区、静安寺地区、新江湾城地区、在建的虹桥枢纽以及南站大型换乘系统。

 

中国房地产报除了一线城市外,二三线城市是否也意识到了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和规范的重要性?

 

束昱:中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有其特殊性。《人防法》颁布之后,即便是县级市也要考虑人防。另外,随着汽车消费的兴起,沿海地区停车难问题已经凸现出来,急需开发地下空间资源。

长三角地区城市已经认识到地下空间资源开发的重要性。目前已经开始地下空间开发的城市有苏州、杭州。无锡、常州正在规划中。浙江的萧山和慈溪也已进入开发阶段。

       中部城市和西部城市也在考虑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乌鲁木齐2004年就在做地下空间的开发研究。西安、郑州、济南也都在规划和开发过程中。

 

中国房地产报:地下空间规划最核心的是土地产权及安全性,在这两方面会遇到困难吗?

 

束昱:土地产权是一个技术标准,中国土地是国有的,难度比欧美国家要小一些。日本在产权方面有《大深度地下利用特别措施法》,对民用土地的产权使用有明确的规定。

目前我国的土地没有一个竖向的深度限定,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纠纷,比如新设施要经过一个已经批租的土地地下时,有可能出现满天要价的情况。

       我认为产权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要尽快通过立法。上海已经把此项法规建设列入“十一五”规划。

       对于安全性,应该从建设期和建设后两个层面考虑,目前,建成后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已经有很多相应的法律依据。

 

中国房地产报:地下空间的建设费用由何而来?应该拓展哪些融资渠道以保证地下空间的开发?

 

束昱:首先要看设施的属性,公共设施的投资理应由政府投入,人防本身就有配套建设费。但是,由于发展速度过快,光靠政府的钱是不够的。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应利用政策引导,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公共设施,这是解决政府阶段内资金不足的有效途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