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方帅北京报道
2006年7月20日,中美可持续发展门头沟项目研讨会在北京西苑饭店举行,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中美可持续发展中心美方理事王勉生及美方专家等参加会议,并提出项目的战略规划及技术应用问题。与其他中美可持续发展项目比,门头沟项目有哪些特殊点?在技术应用上会有哪些创新和突破?项目将会以怎样的形态展示?针对这些问题,本报对与会人士分别进行了采访。
聂梅生:达成意向框架
中国房地产报:这次研讨会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聂梅生:这次研讨会的主要目的是完成一个初步意向框架。通过以前做的6个项目,中美双方的合作十分愉快,而且双方的理念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贯彻和实施。这个项目的意义很重要,应该是在原来6个项目合作协议基础上的提高。
中国房地产报:意向框架包含哪些内容?
聂梅生:意向框架分为三部分。第一是总体规划的评估,又分为两方面,首先评估中坤研究院做的规划是不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是不是符合中国的房地产政策;然后是编辑报告。第二部分是整体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能源问题,特别是水。在这方面中国有很多经验,如西藏、新疆、宁夏、南沙都比门头沟缺水,最后都以不太复杂的技术和不太贵的成本分散地解决了。但是如何使本地的水土恢复是件大事,如果原来的生态断了,那么通过这样一个可持续发展战略可以使它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例如水汇集、母亲水窖等等。第三部分是能源部分的具体实施。(聂梅生是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
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不是做房地产
中国房地产报:这个项目有哪些特点?中坤集团在项目中扮演什么角色?
黄怒波:这个项目不是做房地产,而是做成一个持有的物业新形态。别的企业因为资金问题想做而做不了的能源方案,中坤自己出钱,拿过来在这里做个示范。可能回收要慢一些、长一些,但是中坤愿意承担。中坤做了不少项目,这个项目实际已经做了两年的前期策划,主要是解决土地规划问题。我们也要考虑自身的资金实力,如果项目建设周期过长,管理就会出现问题。除了水和能源、固废处理,还要考虑交通、建材、就业以及文化保护。
中国房地产报:该项目的具体计划是什么?哪几个村将被作为重点和试验村?
黄怒波:我们计划三年内全部完成,可以分三期实施,一期形成一个阶段规模。我们的战略是在灵云寺、杨家峪、柏峪台三个村子做尝试。灵云寺虽没有保留价值,但我们要考虑风格的整体性。柏峪台希望能做成能源循环的模式,可以养羊养鸡,粪便可以做沼气。杨家峪要修复如旧,拆掉重建的也要与原来的旧村子风格一致。柏峪台不排除中西结合。三个村子可能是10万~15万平方米的建筑量。灵云寺以休闲度假、小型会议为主,是国际康复基地的一部分。杨家峪的功能与灵云寺相似。一期规划出来以后,我们再根据第一期的经验在其他几个村进行第二期规划。中美理事单位、科技处有先进的理念,难实施的项目可以在这里做实验。
中国房地产报:项目完成以后具备哪些具体功能?
黄怒波:有四个功能:一是超大型五星级酒店的网络系统;二是大型网络化的北京市休闲基地;三是大型网络化的国际会议基地;四是户外运动和休闲的大型基地网络。我们希望这个区域把北京的农村、城市真正融合起来,弥合生活方式,还可以成为全国新能源、新技术应用的展示基地。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培养一些新农民,中坤的目标是项目做起来以后,基本可以吸纳门头沟本地的劳动力。
中美可持续发展中心中方秘书处、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清
洁技术发展处处长彭斯震博士:生态优先
中国房地产报:科技处接触过很多像门头沟项目这样的案例,请您总结一下该项目与其他项目有什么区别?有哪些特别值得关注的?
彭斯震:我对这个项目很重视,因为它非常综合和复杂。设计和建设是基础设施建筑中的硬件,是可持续发展项目中的一部分,关键是将软硬环境结合起来,在设计阶段就应该优先考虑生态、经济、社会发展。从一开始就把文化的设计与硬件的设计放在一起,是这个项目新的尝试。
中国房地产报:科技处能提供哪些先进的经验和技术可以应用在这个项目上?
彭斯震:门头沟项目是一个很系统化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它包括生态恢复、旅游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和文化保护,因此并不是从技术入手,但要实现这些理念需要技术的支撑,比如清洁能源技术、水资源管理、交通技术、废物可持续利用管理技术。
威廉·麦当纳夫合伙人事务所黛安·戴尔:延续历史
中国房地产报:在操作过众多中美可持续发展项目后,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项目的?
黛安·戴尔:宏观性和整体性决定了复杂性。门头沟项目是非常具有景观价值的项目,正因为项目漂亮、有价值,给我们的设计工作带来了压力。它既然已经在那里发挥了上千年的作用,那么我们的设计是要在今后的几百年中能继续发挥它的作用。门头沟项目的特殊点在于它是门头沟可持续发展的模型,很难从一开始就跳到结论上去,所以在得出结论前需要做大量的调研。
中国房地产报:美方将采取何种规划?
黛安·戴尔:首先是对整体规划进行评估。按照总体规划,首先是在门头沟项目入口位置建造饭店,沿着109国道进入斋堂镇的中心,一线两点,向四周的村落、灵云寺、户外运动中心扩张。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我们提出的问题是,让整体可持续战略体现在以地理概念为中心的规划上。我们希望中美专家坐在一起讨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要取得的成果,达成一致后,还要考虑如何在门头沟项目和斋堂镇村落改造项目中实现。我们的原则是尽量节约,凡是当地人能做的,就不用外地的。
中国房地产报:结合当地特点,您认为哪些问题需要优先解决?
黛安·戴尔:我们认为可持续发展项目中最需要解决的是下列问题:水、能源、固废处理、交通和建筑材料。只有按照逻辑方法对这五个问题进行深入详细的探讨,找出解决方案,才能逐步发展下面的小项目。小项目的解决跟总体目标的实现是分不开的。比如交通问题无法在独立的项目和村落中单独考虑,我们首先要考虑小汽车最远能达到什么地方,可以让交通工具在斋堂镇停下,如果再去其他地方,就用当地的交通工具。而当地的交通工具又要使用清洁性的能源,这样做可以不用再拓宽道路,减少了环境的破坏。
链接:
中美可持续发展中心
1999年4月,中国科技部与美国俄勒岗州政府签署谅解备忘录,共同成立了“中美可持续发展中心”,并指定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和美国国际可持续发展基金会分别为该中心中美双方的秘书处,双方还分别成立了中美可持续发展中心理事会。中美可持续发展中心主要实施以下领域的行动:土地利用规划、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可持续林业、环境技术和清洁生产实践、可持续城市、能源、海洋环境、水资源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中美可持续发展中心第一次联合理事年会于2002年9月16~17日在北京饭店举行。联合理事年会的目的是增进双方理事的相互了解,加强双方理事的联系,确定中心的共同指导方针、工作原则和运行机制;讨论具体合作项目和拓展合作渠道。
中美可持续发展中心的使命是:遵循可持续设计原则,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注重实效,通过加强政府、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非政府组织的创新合作,促进中美两国的可持续发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