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土地楼市 |
据《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刘晓云 深圳报道
6月22日,中海地产成功通过挂牌交易的方式获得西安QJ1-3-61、QJ1-3-60两宗住宅用地,可开发建筑面积达60余万平方米。
目前,中海在全国11个城市拥有的土地储备总量已达到1300万平方米,未来还将会继续维持每年新增土地储备150万~200万平方米的目标。
“自从中海开始与香港信和公司联手以后,拿地策略就表现出了明显变化,已开始进入全局高端化阶段,同时,经济实力也迅猛提升。尤其是在2004年宏观调控之后,中海资金优势在土地市场上的后发优势更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圳知名地产研究人士半球分析说。
西安再发力
作为大西北的经济文化中心,与东部、南部如火如荼的地产开发相比,西安地产相对平稳和缓得多,市场上的投机成分较少,在国内一线城市面临宏观调控压力的背景下,西安楼市潜藏着巨大的投资潜力。近年来,西安楼市价格涨幅较为平稳。
西安市统计局调查数据显示,2005年西安住宅销售均价为2871元/平方米,同比上涨4.9%,在全国及15个省会城市中处于末位。
种种利好,使得众多国内品牌开发商挥戈挺进。
早在2000年,继中海、绿地、珠江投资等国内一流品牌开发商进驻西安后,和黄、大华、首创置业、复地、富力、金地等大地产商也陆续登陆西安。
2002年,中海地产也正式组建西安小组并派驻扎寻找机会,并拟将西安作为根据地向外辐射扩张。2003年11月,中海地产在西安以2.38亿巨资投标获得西安高新区唐延路地块,首次落子西安。
自此,中海地产一直在西安寻找各种机会储备土地。
但在近三年的时间里,中海地产除中海华庭项目外,无甚收获。今年2月,中海地产参与竞拍高新区地块,为准备此次拿地,中海做了大量的前期市场调研,并准备了数亿资金应战,但却在与西安本地最大的开发商——金泰恒业地产的角逐中失利。此次中海西安再获地,打破了近三年其在西安市场的土地瓶颈。
拿地策略转型
2003年,中海这一年内的土地储备基本集中二线城市,先后在长春、成都、西安拿下优质地块。
2004年,中海开始转战二线和三线城市,在南京、苏州、佛山频频拿地。这一年中海的新增土地储备500多万平方米。
去年,更多的地产商将目光瞄准了土地出让金比较低廉的二三线城市,中海也不例外。其加大了土地储备力度,凭借资本市场和企业自有资金构筑的雄厚资金实力,中海在各主要战略重点城市展开大手笔的土地收购活动,先后集结数十亿资金,在成都、深圳、苏州、佛山等城市大规模拍地。
据悉,中海在2005年里新增土地储备超过200万平方米。而今年中海已新增87万平方米土地,在全国11个城市拥有土地储备总量已达1300万平方米。
“2006~2007年间,除继续强化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区域以外,中海地产的战略布局还将突出省会城市,将在全国20余个潜力城市扩展规模。”中海内部人士表示。
“一系列的拿地策略表明,中海对未来的房地产发展判断上已经出现很大的改变,中海在全国的发展布局已经进入‘全局高端化’阶段,而这个阶段或将长达5年,在未来5年内,中海的产品都将主要集中在高端领域。”半求认为,中海对于未来富裕阶层的壮大抱有很大信心,更为看中换房升级需求的经济价值,将越来越集中发展高端地产。
“频频在国内各大城市取地,其实是有实力的企业利用行业宏观调控带来的并购机会,这样有利于企业迅速做大做强。”深圳安嘉置业营销总监林晓华说。
他认为,扩大优质土地储备并不单纯地意味着增加未来业务发展基础,而企业更大的目的在于加强其在境内外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