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与建,我见的实在太多了。”从居住在四合院20余年的镶黄旗后裔,到北京四合院专业代理机构——万德成的总经理,井蕴娇说青砖上大红色的“拆”字总是强烈地刺激着她。“我理解买主,房子太古老了,修缮很麻烦。拆不是不可以,但一定要按原风原貌修建,这是我对买主最大的底线了。”她继续说,“历史性城市同时具有文物价值和文化价值。文物价值如果保护不了,就要保护其文化价值。文化价值体现在建筑价值,建筑的语言是可以传承的。”
2006年6月10日,中国迎来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历史文化名城作为特殊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再次引起政府、专家以及百姓的关注。
井蕴娇的想法也得到一直致力于古代文化名城保护研究的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周俭教授的认同。周俭认为,拆掉重建也是在慢慢延续城市自己的特色详细......
访谈:
对同济大学教授、著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阮仪三来说,今年6月格外忙碌。
6月10日,他出席了“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成立仪式,该基金会由上海复地集团等协办发起。6月14日,他又出席了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中国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年会。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阮仪三教授被誉为“都市文脉的守护者”、“历史文化名城的卫士”、“古城的守望者”。就历史文化名城和遗产保护问题,本报记者在京沪两地对阮仪三教授进行了专访详细......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造和扩张。与此同时,中国又是一个拥有古老传统的国家。传统如何保护?未来如何发展?这对建筑和规划理念提出了挑战。带着这些问题,在2006世界百年建筑经典中国创意年活动启动仪式上,本报与悉尼城市规划策略顾问团的首席顾问爱德华·J·布莱克里教授(Edward
J.
Blakely)进行了对话。布莱克里教授现任悉尼大学首席城市及区域规划专家、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曾担任美国规划协会董事详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