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贺力平:外资银行尚难以威胁中资银行

(2006-06-20 12:41:22)
 
据《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张媛媛 北京报道
 
   今年年底中国对外资银行开闸后,中资银行将面对外资银行怎样的挑战?双方将构成怎样的竞争格局?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专注中国宏观经济及国际金融界趋势和动向问题的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金融系主任贺力平博士。
贺力平认为,短时间内外资银行在房贷市场上对中资银行还构不成威胁,但立足长远,中资银行需要向外资银行学习更为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风险控制机制。
中国房地产报:“国六条”出台之前,个人房贷按揭市场似乎处于“战国时代”,各种新鲜的创新产品接连推出。你认为这种房贷产品的“井喷”态势是否能表明国内的房贷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发展的高峰期?
贺力平:不可否认,2006年年初以来房贷产品在品种多元化上的表现确实突出,但品种的多元化并不能单纯印证房贷市场的火爆,更何况在多元化的房贷品种中,不能排除有包装性质的房贷产品。毕竟,时下对于购房者来说更为关心的还是依据当前收入和未来预期而定的还款时限和利率的优惠。
从现有的数据来看,2006年年初至今,个人房贷业务较去年同期水平来看,整体呈下滑的趋势。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虽然房贷业务是银行公认的优质资产,但由于各个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机制不同,对货币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实施的房贷政策也会随之出现一定的波动。另外,今年以来整体房价同比上涨较快,居民的支付能力和定期偿还能力都受到挑战,而收入与月供的差距也影响着居民购房的心理底线。
中国房地产报:去年美元和港元的接连加息,使人民币与外币的利差空间逐步缩小,很多外资银行为赢取市场甚至采取贴利方式,而人民币也在不久前进行小幅加息。你觉得,这种货币政策的变化会给中外资银行开展个人按揭业务创造什么机遇?
贺力平:这种货币市场的变化对中外资银行参与个人按揭市场的影响不会很明显。因为人民币虽然小幅加息,但是美联储却连续16次以超过0.2个百分点的速度持续加息,所以,人民币与外币的利差空间并没有缩小。这样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外资流入国内市场的速度。
目前,基于人民币未来的升值预期,大量外币流入国内,注入到包括房地产在内的新兴行业。但是中央的货币政策中设置了类似“安全阀”机制——从2002年开始,中央银行对流入国内的大量热钱先以本币购入美元,然后再回到市场发行央行票据、购入人民币。这种债务工具,使得流入国内的外资在短时间内还不能转化为投资。
虽然外资在赌人民币升值,但我个人判断2006年人民币的升值幅度不会高于5%。
中国房地产报:在个人房贷产品领域,目前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交锋点在哪里?
贺力平:目前外资银行的客户主要集中在外籍在华购房者以及外币业务,而且基于网点的局限性,外资银行主要在几个大城市开展业务,表面来看,暂无法形成正面竞争。不过要注意的是,外资银行面向高端客户开展的业务正在使中资银行流失掉越来越多的VIP客户,而对优质客户资源的争夺是中外资银行目前竞争的焦点。
另外,中资银行在财务管理以及风险防范机制和发展理念上,更要向外资银行取经。
中国房地产报:既然,中外资银行都在争夺优质VIP客户,那么,你认为年底放开人民币业务后,在个贷产品的战场上,中外资银行的竞争态势是怎样的?
贺力平:我认为,虽然外资银行从最早进军国内按揭业务的东亚银行开始到现在经历了几年的发展,按揭业务正在向着更加本土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和成熟,但是短时间内对中资银行还无法构成威胁。主要是因为国内的个人按揭业务从1998年开始一直在以高于25%的速度增长,这种态势基本上持续到了2004年。无论从规模还是市场占有率上,中资银行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稳定的业务模式和客户群体。而这种高速增长短时期内难以再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