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闻人物 |
九部委细则出台后,上海的“二手”土地市场正发生微妙的变化。以前抢手的外地来沪推介项目出现滞销,暗涌卖地热潮。
链接:据《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陈贤锋 上海报道
“几乎每天都有十几个土地贩子打我手机。”上海一家房地产公司的总经理无奈地告诉记者,近来一段时间每到下班,他都要把手机关掉。他说,5月份以来大量的土地掮客找到他,问他要不要土地。
九部委细则出台后,上海的“二手”土地市场正发生微妙的变化。
以前抢手的外地来沪推介项目出现滞销,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一转变。 6月12日结束的19届上海房地产展示交易会上,嘉兴近百个项目的推介会几乎没取得什么成绩。而就在几个月前,类似的项目推介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招商效果,如4月沈阳700万平方米土地上海“招亲”,黑龙江“振兴老工业基地推介会”、镇江市的土地招商推介会等。
按照九部委政策要求,有关部门将严格执行既有的土地限期开发令,即一年未动工开发要征收土地闲置费、两年未动工开发要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土地限期开发令让不少手中握有土地的卖家开始恐慌,他们希望尽快能把手中的土地脱手。而不少资金链有问题的开发商也面临同样问题。由于建筑面积的限制,很多开发商面临修改规划的尴尬,一旦修改规划,势必改变其对市场的预期。不少开发商甚至也有出让整个项目的打算。
其实,抱有如此心态的开发企业不只在上海存在,在不少房地产发展迅速的城市都出现了类似现象。据重庆当地媒体报道,保利(重庆)投资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这几天有超过五家的地产商主动上门,希望转让土地。而在去年同期,这些地产商手握数百亩地,对保利上门求购还不予理会。”
当地一位中型房地产企业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02年,他在北部新区金开大道拿下200多亩地,当时出让价为40多万元/亩,由于缺乏启动资金,至今未开发。按新政策要求,这些土地将被无偿收回。因此,他这次想尽快出手,这样每亩还可获得40万元左右的差价。
“以前是有土地者的‘奇货可居’,现在变成了想买土地者的‘现金为王’。”上海一家开发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据其介绍,由于前几年上海房地产市场比较火爆,一些土地掮客的要价也水涨船高。“当时土地是稀缺物,谁有土地谁才是老大。”他说。
近几年,上海的土地供应一直收得很紧。上海有关部门为规范土地的“招拍挂”市场,对参与“招拍挂”的房产企业的资质、资金等都设置了一定的准入门槛。
“如果一个房地产企业过去在上海没做过什么项目,要在一级市场拿地,确实不容易进入‘招拍挂’主渠道。”知情人士透露,“从供地角度来看,政府不希望把一个地块‘掰碎了’开发,担心影响城市整体规划和形象,而是希望引进大开发商介入到项目当中。”
而大量的中小开发商只能通过“二渠道”来取得土地,甚至希望通过“二渠道”土地的开发来为自己积累资质,这也促使一些手中握有土地的卖家漫天要价。
但在空前的压力下,存量土地转让市场正悄然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土地成了烫手的‘山芋’了,现在政策不明朗之前,谁都不愿意去接。”上海一个开发商表示。
“现在买土地的开始底气很足了,一般都会问,能不能避开90平方米这条政策,能避开就做,不能避开谈都不要谈。”中房指数研究员(华东)副院长陈晟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