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产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波澜不兴 万通、华侨城绸缪先行

(2006-01-23 12:16:26)
洪安 潘峰
 

    高手出招,往往在短暂的沉默之后。金地、招商及万科等公司的刻意低调,并不能消解外界对其内部加紧筹备有关计划的诸多猜测

    从1月1日至今,证监会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批出“放行条”超过半个月了,似乎未像预期中那样在相关房地产上市公司中激起千层浪。但是现在的沉默很难说不是为接下来的迅速出手而准备的。

    实际上,第一波冲击在去年11月部分上市公司陆续完成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已经到来,因为证监会此前曾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试点必须在股改完成后进行”的要求。

    早日实施股权激励,无疑是上市公司的高管们所热切期盼的。如今,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等于在万事俱备的前提下,吹来了东风。惟一的悬念就是哪家公司率先跑出,谁的操作方案让受益者笑得最甜?

    至少到目前为止,局外人仍难以窥探到个中端倪。

    万通、华侨城相继表态

    “我们一直都有员工持股计划。目前在万通集团13亿的股本中,有4000万股为员工持股会持有。”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冯仑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

    他表示,既然上市公司可以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万通就会按照政策指引的方向走,万通旗下控股的上市公司——先锋股份(600246.SH)的股权激励计划也会随之实施。

    “至于股权激励的比重有多大,目前不便透露具体内容,但保证会高到令他们(先锋的管理层)很心动的水平。”冯仑笑称。

    相比之下,国有控股公司背景的华侨城(000069.SZ)则出言谨慎一些。华侨城证券事务代表李珂晖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鉴于公司的国有背景,除证监会的“放行条“外,他们还需要等待国资委出台相关具体细则,一旦后者到位,就会尽快上报股权激励计划。

    据李介绍,公司股权激励计划方案大体内容已定:将向公司管理层及业务骨干派发5000万份认股权证,认股权证的行权价格为7元,该部分认股权证暂委托华侨城集团代为持有,若在权证有效期内未能实施,是否行权由华侨城集团决定。

    宏源证券分析师陈新梅认为,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后,上市公司业绩与管理层的利益和责任融为一体,将能更好地保证未来企业经营步入良性轨道,全面提升其长期投资价值。

    这也几乎代表了证券界人士对推行股权激励计划积极意义的普通评价。北京城建(600266.SH)副总经理兼董秘杨运成表示,公司目前没有设立股权激励方案的计划。

    “对不起,我正在开会,回头再说吧。”金地集团董事会秘书郭国强匆匆挂断了记者的电话。万科集团董秘肖莉也以同样的理由委婉回绝了本报记者的采访要求。而招商地产董秘陈宇给记者回复的短信上则称“我在出差,以后再聊吧。”

    就在记者联系郭国强前不久,金地集团(600383.SZ)发布公告称,拟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发行10亿元短期融资券的同时,将根据《长期激励制度管理办法》制订2004年度延期支付激励计划。该公司2004年度延期支付激励计划基金的提取金额为3146.3万元。

    在此之前,地产证券分析师们已普遍同意,金地是最早成功实行管理层持股制度的少数公司之一。

    而在招商地产早先公布的股权分置方案中,其惟一的非流通股东蛇口工业区已明确表示,“当国家关于管理层股权激励的政策法规正式实施后,将提议并积极促成管理层股权激励计划”。

    至于万科,据说郁亮曾出面公开承认“没有实行期权激励是一个缺憾”,因此这次求得突破的决心无疑最大。

    去年11月中旬,万科宣布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后,即有一家财经媒体透露万科高层“管理层股权激励是包括投资者在内的公司股东的一致要求”、“一共13人的公司管理层是股票期权激励的对象”等言论。在业界眼中,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万科,自然是首批实施股权激励试点的大热门。

    不过该报道续称,接受采访的高管表示,管理层获授期权数量等具体内容“涉及公司机密,并且目前的方案尚需监管层批准和股东大会通过,因此不便透露”。

    本报记者近日曾尝试从多个渠道了解万科有关计划的具体进展,但并无突破。连一些平日与该公司核心层来往甚密的人士也表示对此不大了解,刚刚完成南极之行归国在京沪穗等地巡回演讲的王石,亦未公开谈论过有关事宜。万科这次的保密工作可谓相当到家。

    金地、招商及万科等公司的刻意低调,并不能消解外界对其内部加紧筹备有关计划的诸多猜测。

    高手出招,往往就在短暂的沉默之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