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度仰视海外基金 平等对话还需自身过硬

(2005-12-26 15:53:40)

王晓伟

        2005年住交会上,当海外的投行、基金人士发表完演讲后,一群国内开发商挤开记者蜂拥而至,争相和海外基金人士攀谈,推销自己的项目。一反在买房者和公众面前的强势,变成弱势群体。

        当然,开发商这么做是有苦衷的。在政府调控打压、银行中长期贷款收紧、房产销售疲软的高压势态下,开发商们的资金状况捉襟见肘,只有被逼寻找出路。

        按照经济学原理,稀缺就意味着价值,这无疑是一种开发商资金链紧绷的映射。另一方面,也表明了海外基金没有想象中的多,一旦多了大家都能找到,也就不吃香了。

        媒体对海外基金的过度聚焦误导了国内的开发商,似乎海外基金是一个超级提款机,一旦和他们对接上,不仅眼前的项目立马可以起死回生,就连企业的后续发展也能绑上翅膀。这种推波助澜直接引爆了发展商对接海外基金的热情。

        但是,在这个时候寻求海外基金,是要付出代价的。资本市场不相信眼泪,开发商的无奈成全了海外基金的强势。正是看准了这个时机,海外基金的投资条件和谈判筹码都提高了许多,显然是有备而来。

        对此,基强联行总经理陈基强一针见血地指出,海外基金绝对不会雪中送炭,只会锦上添花,千万不要在需要钱时找他们,因为当你需要钱找他们时,你就要仰视他们,他们就会高高在上跟你讲话,你一定很可怜,只有在不需要钱时去找他们,才能有平等的沟通。

        陈说的是一个策略问题,现在开发商跟外资不仅在谈判筹码上不占优势,而且能得到海外资金垂青的也仅有万科、首创等有规模、有品牌、有大量土地储备的老牌开发商。万通董事长冯仑曾对此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什么样的身材穿什么样的衣服,身材好的模特才能在T形台上表演。事实上,国际房产资金挑选投资伙伴的条件异常苛刻,跟绝大多数房产开发商是没有关系的。与海外基金的对接只能是少数优秀企业的专利,如果想要和海外基金对接,就要把自己的“身材”搞好。

        此前媒体普遍把海外基金的无力,粉饰为信息规则的不对称,其实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合不拢的根源还在于大多开发商“身材”不好,海外基金对其信心不足。

        顾客是上帝,这在西方经济领域被奉为真理,开发商应该明白,买房者才是我们开发商应该关注的对象。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我们的买房者和公众认可了开发商的产品,开发商才会挖掘出源头的活水,企业的发展才能有不竭的动力,才能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形成规模,积聚自己的底气。到那时,和海外基金的谈判也就会占有主动权,你不找他们,他们也会主动找上门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