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读《国富论》的古怪心理

(2008-06-02 21:00:43)
标签:

《国富论》

纸版

自然灾害

免费邮件

分类: 读者作者
    对我来说,平时读书经常面临着两种选择:一种是在手机上看书;另一种是阅读纸版图书。虽然这两种阅读只是文字载体形式上的不同,但有时却让人莫名其妙地产生非常古怪、难以捉摸的心理。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尽管创作年代久远,但上百年来一直大名鼎鼎。大学时代纯属好奇和赶时髦,我跑到图书馆借来《国富论》,异常兴奋地阅读了一遍,可说老实话,除了书里大量举例当成故事欣赏尚能称作阅读之外,其中艰涩的理论概括如同是看天书。如今回忆上大学时第一次阅读《国富论》,完全没看明白一个国家如何获得财富。
    第二次阅读《国富论》是在参加工作以后,当时自己手头具体工作虽然与经济领域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我们所做的科研技术却都是服务于各种企业,一年四季,我有一半时间都出入于各地工厂之间。可能是受企业生活的影响,我开始对经济方面的事情兴趣越来越浓。《国富论》号称经济学必读之书,于是我在上海浦东一家企业蹲点工作期间买了一本,每天晚上呆在工厂招待所里静心阅读。那次阅读有耳闻目睹企业实际经营做基础,似乎明白了很多国家如何获得财富的招数。
    汶川发生大地震之后,自然灾害造成的巨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以及救援所需大量资金和物资,特别是灾后重建所需要的巨额资金,使得国家财富又成了一个时髦话题。对比近期同样遭到可怕自然灾害的缅甸,国穷国富,子民受到了截然不同的待遇。
    周末见到几位多年好友,聊到国家财富和自然灾害,其中一位老兄非常感慨地说:“我们应该重读《国富论》。”我非常欣赏他的建议,打算也重读这本神书。第二天,我上网找了本电子版《国富论》,导入手机里,有时间就抓紧看上几页。
    我看手机书已经有几年时间了,大体来计算,仅就图书而言,在手机上看的书要多于阅读纸版图书。然而,这次重读手机版《国富论》却感觉非常不舒服,说不清什么原因,反正总是心不在焉,一周下来阅读还不到一万字。
    前几天路过一家书店,忽然想起正在重读的《国富论》,于是拐进书店买了一本。虽然新买的名著内容与手机版一字不差,但这次阅读纸版《国富论》却心平气和了很多。

------------------------------- 免费邮件订阅服务(LSMAIL200824)------------------------------

重读《国富论》的古怪心理

欢迎订阅洛斯事务网络版免费邮件服务,请将您的电子邮件地址发送到邮箱bookweekly@hotmail.com ,每周我们将把最新文章直接发送到您的邮箱里。订阅或退订可随时提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