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
目前书业图书营销采用最多的手段是制作相应的图书海报,它加工制作成本低廉,不但可以在各种订货会上随处张贴使用,而且可以随书发运到任何图书经销场所张贴宣传,甚至是悬挂在大大小小的图书零售场所,直接面对读者,直接促进图书的销售。

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图书海报是宣传图书成本投入少,效果最好的营销方式。目前,几乎所有的新书出版,出版人士都要制作与之相配套的图书海报。这种海报一般采用全彩铜版纸印刷,大小不一,但相比电影等一些行业的海报来说,书业海报的制作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
本届展览会上,海报仍然是图书营销普遍采用的主要方式,不管是在人员众多、环境嘈杂的时候,还是在参观人士稀少的场合,海报都能静静地直白地表达着图书的内涵,留给同行深刻的印象。
流动广告:
每届图书订货会,我们都能见到一些出版人士利用扮相人员推销自家的图书,今年也是如此,有的书人直接把图书相应的宣传牌子悬挂在身上在会场里四处游走;有的书人则打扮成图书里的卡通人物形象,组织一些活动,以展示重点图书;还有的书人为了烘托图书的远古内涵,装扮成那个时代人们的模样,间接宣传自家的图书。
这种营销手段在订货会上的作用是鲜明的,但具体操作过程中应当适度,不然就埋没了营销图书这个主题,起不到积极的正面作用。
名人效应:
图书营销与其他行业的营销有一个较大的差别,那就是利用名人,特别著名的作者亲临现场,签名、讲座等活动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巨大营销效果。作者签名售书,现场图书讲解是书业经常采用的重要图书营销手段。
本届订货会上,知名作者亲临现场的并不是很多,有作家莫言、梁晓声、铁凝、艺术家陈丹青、电视主持人朱军等等,但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所做的名人秀却影响巨大,他们请的名人是童书大王郑渊洁。郑先生态度亲和,现场为观众签名,与参观者合影留念,接受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的现场实况采访,其所作所为在本届展览会上形成了一个不小的高潮。
此外,中信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把本社签约的知名作者照片悬挂在展台的抢眼位置,都是充分利用名人间接宣传图书,建立出版社品牌的精明营销手段。
口碑:
口碑宣传在图书行业多年来一直盛传不衰,只是没有多少人明确言语这个营销话题。只要在书业日常工作中留心,你就会明显感觉到很多书人经常说的一句话“什么书好卖?”,这句话虽然简短,但却意味深长,出版人士说这句话关心的是承上启下的图书出版,书店人问这句话关心的则是采购调货的图书经营。
毫无疑问,一本好卖的图书,口口相传,图书销售能够更上一层楼;而一本滞销的图书,口口相传,则会使这本图书迅速寿终正寝。如何制造良好的图书口碑,是书业人士图书营销过程中需要谨慎对待的事情。
电视:
电视无疑是最直观最生动的媒体,本届展会更多的出版社附带了这种营销方式。解放军出版社现场播放电视剧《亮剑》、传媒出版社现场播放李敖演讲录像,都取得了很好的营销效果。
经销商:
通过书业相同领域人士的共同肯定,从出版对面的经销商来衬托出版社的形象,树立出版品牌,是营销的高端境界。本届图书订货会上,我们看到有些出版社采取了这种营销手段,如化学工业出版社把自家的优秀经销商彰示在展台的显眼位置。
此外,一些出版社利用展会期间,多数经销商云集订货会的大好时机,举办社店联谊会,进一步拉近了社店的供求关系,对出版社的品牌推广以及图书的间接销售,都具有巨大的推动功效。
小礼品互动:
每年展会上,很多出版社都要准备各种各样的小礼品,组织参观者互动,发放给参观订货人员,但本届展会发放小礼品的参展出版社并不是很多。小礼品投入资金不大,但往往能起到良好的营销效果。
新书发布会:
订货会期间,有组织地举办新书发布会是很多出版社采用的常见营销手段之一。但是,多年来出版社更注重针对媒体来操作这种营销方式,而对采购人员并不是特别重视。媒体宣传固然重要,可采购毕竟是图书出版发行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
此外,我们看到出版人士的新书发布会媒体的选择多是针对业内媒体,业外的大众媒体则很少,而购书的读者往往并不阅读书业的媒体。当然,出版人士想通过书业媒体把新书介绍给同业采购人员,也是一种有所考虑的营销思维,本身无可厚非。
(待续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