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乐书局在京前途未卜
零售书店,无疑是图书行业链条上的一个节点。初入北京图书零售市场的上海思考乐书店,是北京图书零售市场的一个销售点。
思考乐在上海图书行业和上海的读者中间有很大的名气,但在中国书业还不是一个类似于北京图书大厦那样,名声显赫的图书零售企业。
在书业最能提升自身名气的,既不是自圆其说,也不是变相炒作,而是拿给出版人看的书店营业额。
打着追求书店格调招牌的思考乐书店,能否成为北京零售市场的一个亮点?不过有一点要清楚,书店的格调不是一个图书零售企业成败的基础。我们不否认思考乐进军京城的宏图大略,但它能否成为书业零售英雄,只有时间是武断裁决成败的法官。
步入北京图书零售业的思考乐书店,无论是其在上海的零售书店,还是北京的新书店,离一流图书零售企业实在是有很大的距离。
同等规模书店对思考乐的影响
书店的市场竞争最直接莫过于书店之间的竞争,特别是营业规模相当,位置相近的同等定位的书店,相互之间争夺读者的市场化程度由为剧烈。
位于北京商业金街东安市场的思考乐书店,其临近且同等规模的书店有位于北面几步之遥的北京涵芬楼书店,大名鼎鼎的北京三联书店,以及南面的花市新华书店。
涵芬楼书店改建后增加的营业面积和经营品种,但其图书品种定位不是十分鲜明,重张营业至今始终未能打开好的营业局面。
想当年三联书店可谓声名显赫,读者盈门,后来经营逐渐衰落,直至今日仍无太大的起色。一般书人认为是北京图书大厦把三联读者抢了过去,其实这只是原因之一,三联书店的图书品种定位也不无关联。一向以社科书主打的三联书店虽然增加了经管,IT等一些市面上流行的图书,但似乎对书店的振兴帮助不大。要知道,社科书在一年一年走下坡路。
花市新华书店以销售学生用书出名,似乎对定位于白领阶层的思考乐书店没有太多的影响。
王府井地区书店对思考乐的影响
读者购书有很强的地域性和针对性,也就是说一个地区的读者只要在临近的书店买到自己需要的图书,他们多办不会跑到很远的地方去买书。如果顾客顺路逛街,或消磨一下时间则另当别论。
王府井地区的客流以外地旅游者居多,相对来说外地人不是购书的主体。但是无可否认,这个地区外地读者购书的比例绝对居京城图书零售市场之首。
外地人在王府井购书首选的当然是名扬四海的王府井书店。目前的王府井书店店堂环境凌乱了一些,但还是不错的购书场所,再加上全品种经营的图书,无疑是思考乐东安市场店最大的竞争对手。
此外,位于这个地区的贝塔斯曼书友会,对思考乐的会员制经营手段同样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北京读者消费与上海读者消费有什么不同
思考乐在上海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以都市白领小资为主体的稳定消费群体。思考乐的优雅店面设计为注重生活细节、追求时尚品味的小资阶层提供了一个能坐下来享受精神盛宴的环境。
而以环境和服务取胜的思考乐是不是顺应北京图书消费者的特点呢?据业内人士分析,北京读者在图书方面的消费水平远远高于上海,他们更倾向于类似于西单图书大厦这样规模大、品种全的书店。与读书环境、读书方式相比,北京消费者更注重的是书本身的质量,买书的针对性更明确,购书环境对北京的读者吸引不大。
从读者个人的居住条件来看,北京的读者有比上海读者好一些的家庭环境,他们更愿意买到自己需要的图书,然后回到宽敞舒适的家中,悠闲阅读。
思考乐的上海经营模式是否适应北京
图书行业的人士都知道,上海的图书有自己的地区特殊性。拒多年图书零售经验,上海的图书在北京的零售并不十分理想。图书产品的特殊性,多多少少会影响经营者的营业思想。
在上海成败均尝过苦果的思考乐书店,客观上讲书店经营并不是无懈可击,北京与上海的书店经营不可能没有差别。如何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北京图书市场,并使书店经营进入正轨,是思考乐不能回避的现实。
书业同行对思考乐进京的看法
最近几年北京图书零售市场可谓狂风暴雨,先是自称另类的北京知道图书广场倒闭,后是要争做亚洲第一大存活不过3个月的百荣书店关门,万余米大型书店,开业到关门就向小孩玩游戏。
风风雨雨的新生书店,留给书业人士太多的感受,太多的思索。
没有太多宣传自己的北京思考乐书店,我们光顾书店时,除了见到别致的书店环境之外,读者的确寥寥无几,从客流量上推算书店的营业状况不太理想。
当然,思考乐最终成败何如,并不能以今天的萧条断下结论。
通过对一些出版人的了解,他们对思考乐北京开店并没有过大的希望,多数供货商抱着尝试一下的态度,书店营业面积中等,供货量对他们来说也不是太大的风险。
思考乐书店的同行书店,对他们似乎没有更多的感觉,谈到北京东安市场思考乐书店时,多是沉默不语。
北京地区图书行业的超强表现,使得一些外地来京的出版人和书店人,想要在北京开垦一块土地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我们不能不佩服这些敢于在闪光图书领域努力开拓自己一块疆土的勇士。
毫无疑问,思考乐书局是这些斗士中新的一员。
年底将近,思考乐书局减小了营业面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