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育儿家长考生症状2008高考自我暗示焦虑情绪高考信息自信心 |
分类: 高考纵谈@编写 |
七天大计第二计“减压有道”
唐家中学 雷文
[前言:高考将至,面对新的挑战,何去何从?考生、家长以及与此相关的很多人对此都非常关注。我们因此走访了很多心理专家,减压是我们听到最多的词汇。那么,考生如何才能真正地实现减压?]
三大心理症状治疗
| □ 症状一:紧张得无从下手 |
| 常见表现:考生满脑子想的都是考试,但觉得无从下手,寝食难安,顾此失彼。 症状分析:这种症状通常是由于老师和家长对他的期望过高,或者是考生对自己的要求过于严格等等原因造成的;还有可能是因为他本身的基础比较差,在这个时候很多环节的复习跟不上老师的进度而造成的一种积累性的焦虑。 专家建议:放慢自己的复习进度。另外可以给自己一些放松的暗示,比如可以看看阳光、看看天空等,借助自然的环境,最后回归内心的放松。还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先把双手用力地握紧,然后再慢慢地放松,实际上就是先让自己极致的紧张,然后再体会放松的感觉。 |
| □ 症状二:复习不进去 |
| 常见表现:看书时间很长,但看过的东西根本不往脑子里进。 症状分析:通常是由于考生在复习中出现比如说欲速则不达、焦虑等心理而造成的。 专家建议:可采用“症状一”的对策。另外,还可以一边复习一边播放一些旋律不是很明显的音乐,清淡的音乐可以帮助考生更快地进入一种放松的心理状态,这样复习的效率会更高。 |
| □ 症状三:人际关系不和谐 |
| 常见表现:脾气特急,根本说不得,口头语是:“少理我,烦着呢!”还有“我们的某科老师特别差劲儿,跟他学还不如自己学”。 症状分析:这也是考生难以调整自己复习的状态造成的。很多时候,考生是因为自己太紧张而为自己的紧张情绪找的借口。 专家建议:多与同学、老师和家长交流、沟通,要互相信任;还可以采取一种做游戏的方法,和同学或家长,在一定的时间内,与对方说好,角色互换,互相了解对方的感受,这样可以增进与对方之间的了解;对于家长,则要先处理好自己的心态,不要把自己的紧张情绪带给孩子。 |
减压,家长更需要
随着高考临近,不少考生家长比孩子还紧张,患上了“考前焦虑综合征”。由于不少考生父母把全部重心都放在了孩子的考试上,出现了焦虑烦躁、寝食难安等症状。专家支招,接受孩子的学习状况,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孩子需要减压,家长更需克服焦虑 。
一位心事重重的家长王先生诉说,自己的女儿原来成绩一直不错,可是在最后一次模拟考中数学成绩只考了45分,“眼看女儿复习得那么辛苦,自己实在不忍心再去说她什么了”。由于担心,又怕逼女儿太紧会使她受不了,王先生只能一切自己扛,把担忧全都埋在心里。不料这样自己的压力却越来越大,日渐变得焦虑烦躁。怕再这样下去自己精神会垮掉,王先生只能偷偷去找心理医生倾诉。
“其实家长可以采用比较科学的方法,来表达对孩子高考的关心。”心理咨询专家介绍,从前来咨询的家长看,出现“心病”无非两种:一是孩子自身很紧张,家长跟着方寸大乱;更多的却是因为考生自己对考试不太在意,使家长变得焦虑。“毕竟家长在孩子身上寄托了自己全部的希望”。心理专家提醒说,家长太过唠叨或者过分焦虑,不仅有害自身,多少也会对孩子造成影响。专家建议家长采用“三步心理治疗法”,家长首先要接受“孩子学习的状态和习惯不是一时就能扭转过来的”这个现实,以对自己的心理进行恰当的调试;其次家长可以扮演孩子的“高考助手”,帮忙搜集信息和资料,在与孩子的互动中创造一个舒适的复习环境,而不应该过多地唠叨和啰嗦。最后,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激发孩子树立信心,努力争取考出最好的水平和成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