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诶呀呀,隆里人怎么把脸抹成那样子?

标签:
黔东南锦屏隆里春运春晚孔子杨沐春涓 |
分类: 游在大中国Road |
人家过年涂脂抹粉,他们竟往脸上涂黑抹泥,刷红抹绿,唯恐不惊骇醒目……
像鬼脸?像妖怪?像海盗……大过年的,这是做甚?
他们直直地冲过来,我本能地向一旁躲闪,躲闪,躲过一个,又追上来一个,几乎要落荒而逃,
因为,脏不拉叽甚至奇异搞怪的面孔,最要命的是手里还抓着吓人的污物,追到谁就抹上一下,呵呵,我怕。
但是,我还躲到安全地带观看,看着眼前的欢腾热闹爆笑,看着古老的明朝时期的军事城堡大街小巷淹没在节日的桃红柳绿、喜气洋洋~~
春节,对于隆里古镇的人们来说,又是一个期待已久的狂欢节,没有老少辈分闹翻天的时刻。从每年的大年初一至十五,隆里古镇一直延续上演着一个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习俗——“花脸龙”大闹隆里城。
这个习俗沿传至今是有典故的。是锦屏县隆里人的快乐法宝。
相传,取材于宋朝建国初期“蓝季子会大哥赵匡胤”的民间故事。也有一出相仿的汉戏《蓝李子会大哥》,又称《戏皇嫂》。
话说大宋皇帝赵匡胤的十二金兰结义中,最小的兄弟蓝季成戍守边疆,但皇帝在封官晋爵时却忽略了他。蓝季子心中郁闷,又无处发泄,于是扮作叫化子闯进宫中撒野,借酒装疯戏弄皇嫂……这样的“戏”,别人敢玩么?可以耍,非掉脑袋不可,只有蓝季子可以,隆里人可以自由自在地玩,他们的祖先可是随驾出征的嫡系部队啊!
很多游客赶来看这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独一无二!
那是隆里人的骄傲和品牌。很多传统汉族民间节目也统统轮番上演……蚌壳舞,有时说的哪一段?
因为年年如此,当地人个个都成了主角演员,放下锄头、牛车,放下手上的一切事情,就加入了各自的队列。城堡按四个城门划分为组,每个组都有自己的组织者和拿手好戏,他们也搞比赛,因为有了竞争的成分,也就有了参与和表现的热情高涨……
行进的途中,要有“包袱”,要有“戏眼”,要有逗趣,不时地抖一抖,耍一耍,就是评判胜负的采分点
很多细节带有历史的回味
虎啸龙吟,让这个虎年的隆里精彩纷呈,从初一持续到初十五,团团圆圆的元宵节。
开锣玩龙的时间由东西南北各门事先约定,锣鼓一响,各路舞龙同时出动,会聚城中广场,锣钹鼓号齐鸣,群龙竞技,热闹非凡.
龙灯精巧美艳,风格独特。玩耍的技巧也多达十余种,串花龙、金龙抱柱、滚地龙、二龙抢宝.双龙戏珠、黄龙吐丝、青龙翻身、天龙穿雾,黄龙出海、大盘龙、小盘龙等。场面恢弘状观,势若翻江倒海,活灵活现,令人目不暇接。
我举起龙宝沾点喜兴,没呈想,好沉啊,别说一天,这要耍上一刻钟也是个大汗淋漓的力气活
与此同时,诞生了一门非物质遗产艺术——画“花脸龙”,画的人是民间艺术家,被画的人受宠若惊
也有汉戏隆重登场,哈哈,头上全副武装,脚下休闲凉拖,看过好玩的,没看见过这么不搭掉的~~~
只是玩兴不减,趣味横生
老先生招招式式有模有样…………
古城居民,多为明代时屯军的后裔,他们的祖先来自安徽、江西等地,垦屯戍边的同时也把江南先进技术带到这里,连同文化、生活方式和习俗……
正月元宵是舞龙活动的高潮,为隆里的“狂欢节”,是古城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这天除表演舞龙技艺外,玩花脸龙是当地特有的风俗,据说花脸龙表演活动由傩戏演变而来,舞者均画脸谱
贵州最有名的画“花脸龙”的民间艺术家——“济阳第”的主人江老师 ,已经申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了,能拜访到老人家真是荣幸之至!
脸谱没有规定划一,全凭画者的随心所欲
节日内容丰胃,饮食制作别具精致.揉和了周边的苗族、侗族的饮食特色……这是当地的节日小吃-米花
就在她家扎营吃饭,热火朝天的厨房盘盘美味好菜~~~
最喜欢最好吃的,想想都流口水的腌酸鱼,侗族、苗族的口味,被隆里人吸收为自己的待客大菜
真不好意思,吃尽她家最后一只鱼,然后嚷嚷着,赶紧去田里抓鱼,快快腌,说不定啥时候我还要卷土重来……哈哈
方圆几十里的人们都要赶来观看。挪威王国驻华大使白山先生到隆里时,也被隆里的龙表演震惊住了,情不自禁地说:“过去我在泰国曾经看过舞龙,但隆里舞的龙就特别有劲,栩栩如生,具有强劲的生命力,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补记]隆里古城位于锦屏县南部,距县城45公里,距黎平机场2l公里,省道公路穿境而过,是锦屏县通往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主要通道。隆里地处山间盆地中部,地势平坦,龙溪河水绕城西蜿蜒向北流去,清可见底,四周群山环抱,叠翠堆蓝,春蕾林场覆盖隆里境内的大部分土地,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林业资源.隆里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6.4℃.
古城是600年前明朝“调北征南”,“屯田戍边”形成的军事城堡,现完整地保存着明清时期的规划布局和民居建筑群.是贵州省重点保扩和发展的民族丈化村镇,又被列为中国与挪威王国文化合作交流项目——贵州四个生态博物馆之一.
当曙光照亮津巴布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