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隆里古镇军事城堡,建筑包含文化隐喻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隆里古镇锦屏房价高考 |
分类: 游在大中国Road |
隆里人很重视自己的家谱世系,重视本民族的文化传承和荣誉,也重视通过族谱来传承家族的文化。所以,当我在街巷上碰到古祠堂时,就显得相得益彰了。宗祠是一个家族的祠堂,是族人祭祖、议事、聚族行使某些族规的场所……隆里的宗祠都有醒目的明清时期的风格,大多始建于清代,这是保留至今的5座宗祠中的两座。规模宏大,气宇轩昂的宗祠外观,非常具有观赏和研究价值。
没曾想到,这古城内的文化痕迹所处可见,举手抬足就是一个符号,让我着迷。一户人家的过道,我发现了用青花瓷铺设的八卦图……
标有“陋巷”二字的便道,主要是主人家骡马、佣人出入通过的地方。即便是这里,门口的两侧,也是咬文嚼字,飘散着浓浓的书香……
窗内的世界早已物是人非,窗外的风景已然如故。这样的窗饰,真真的是太有才了
门口横躺的长方石很不起眼的老物,偶然关注一下,就是一块很有考证价值的物品——清代遗留下来的“连中三元”
古民居的窗棂多为细腻精致的雕花木刻,龙标书院这扇门上的窗棂多为动物图案,具有很强的引深意义
具有精湛营造工艺的明清时代的四合院,在古城内排列有序。房屋都是以四合天井相接,天井两旁为厢房,二楼才是居室……院院相连组合成二、三进四合院落,有种长驱直入的畅快!而每一屋、每一院、每一扇木板……都各行其责,行使着不同的功能。
很多老宅子里面都空当当的。年轻人都出外打工谋生,但是老房子依然是他们存留下来固守的宝贝。耕读传家-只剩下一个80岁的老奶奶守护老屋,每日自己烧柴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