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途跋涉到古城,穿街过巷看隆里(1)

标签:
旅游锦屏隆里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 |
分类: 游在大中国Road |
去锦屏县,这个叫隆里古城的地方前,我已踏足了贵阳、凯里、雷山、榕江、从江、肇兴……黎平,扑进眼帘的,除了连绵不绝的山峦、峡谷,陡峭的崖壁上垂挂下来的白色瀑布,层层叠叠的吊脚木楼,来来往往的苗族、侗族,就是侗族大歌清泉般的美妙,苗族女人叮当乱响的银饰和孔雀般美丽的长裙……以为,如此这般的生态场景会一直延续到旅程结束,没想到,整个乐章黄金分割般地出现了变奏。呈现在眼前的一切,仿佛来自另外一个星球,与周边的村落和建制格格不入,又与那里的一切相处和谐。
古城内多农家乐,位于南门口的济阳第称得上最有文化内涵和品味,常常让游客浏览往返
这里的孩子顽皮而风趣,对我这个挂着相机满街巷串的陌生人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做足各种表情,足足让我拍了半个小时。
邻近村子嫁进来的新娘和新郎。早上鞭炮轰鸣迎进城门,这晚上的喜酒刚刚吃得差不多,就被我给“请”到了门外,当作古城一景给拍下,嘿嘿,新娘大方同意,新郎就啥也没说的,就是个主动配合。
看到这样子,本就爱笑的我,已经沉不住气了。我们这一小撮儿,早已吸引了周边的街坊,驻足观看
新婚的礼金要像慈善捐款一样张榜公布,据说,这里的人文风俗很有一套,无论红白喜事,孩子考大学,做满月,各种比赛得个什么奖,都要广而告之,讲究面子
瞧见那位穿红衣服的老兄了吗?他是刚来没有一个小时的游客,其他人都是当地人,老兄打此地经过,跟几位搭讪,当地人就招呼一起吃口饭……他也没见外,举起筷子就吃。隆里人的好客习气,有点像附近的苗族,赶上吃饭时间,进门就张口。
这个形如扇子的大幅墨宝墙画,可是招惹了不少游客观摩,且不说那上面的诗句来自当地赫赫有名的大状元王昌龄,中间那个大大的“福字”也具有了灵异神功,传说,摸过福字会给人带来好运气,于是,这个地方很少寂寞。这些人来自成都西华大学艺术专业,他们打算在古镇进行毕业考察。
尊老爱幼,敬重先人,安心服丧,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里保留和呈现的相当细腻。和喜联一样,服丧联要用黑墨汁写在旧纸上,悬于门梁上,昭示街巷
古城巷内的寻常生活
[旅行在继续,随时与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