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途跋涉到古城,穿街过巷看隆里(1)

(2009-05-04 13:47:01)
标签:

旅游

锦屏

隆里古镇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分类: 游在大中国Road

   长途跋涉到古城,穿街过巷看隆里(1)

 在全然陌生的隆里古城,因为遇到江化远老先生、欧汉法主任,我的旅行内容,开始变得深厚且极富色彩,进而不得不把疾行的脚步放缓,延长感受的时间。这一老一少背后的那块牌子,对我来说充满诱惑力。

 

去锦屏县,这个叫隆里古城的地方前,我已踏足了贵阳、凯里、雷山、榕江、从江、肇兴……黎平,扑进眼帘的,除了连绵不绝的山峦、峡谷,陡峭的崖壁上垂挂下来的白色瀑布,层层叠叠的吊脚木楼,来来往往的苗族、侗族,就是侗族大歌清泉般的美妙,苗族女人叮当乱响的银饰和孔雀般美丽的长裙……以为,如此这般的生态场景会一直延续到旅程结束,没想到,整个乐章黄金分割般地出现了变奏。呈现在眼前的一切,仿佛来自另外一个星球,与周边的村落和建制格格不入,又与那里的一切相处和谐。 

    我拖着越装越多的笨重行李,从搭乘的车上下来时,正是接近中午,细密的汗珠已从脑门子上渗出。人不多,眼前一片铺着石块的开阔地。视线的一头,一面坚固而厚重的城墙,拥着石砌的圆顶门楼赫然伫立,“清阳门”三个红字分外醒目。因为第一眼就和前面走过的地方景象截然不同,卸下肩上的背包,我就急不可待地打量起四周……

    “你好,杨老师”,当身边有个浓眉大眼的隆里人欧汉法出现时,我才回过神,嘿嘿,您瞧这急得,还没安顿好住处,就惦记着走访、发现了。穿过城门,沿着鹅卵石铺设的花街,跟着小欧的身后走,边走边看,也边和这个初次谋面的导游嘀咕,“最好能给我推荐一个了解这里的历史风物,又善于讲故事的人家,当然,如果再有地道的厨艺,那就太美了!”

   听了我的话,小欧似有所悟,本来他是打算给我领到另外一个人家,听我如此这般,就把我给转移了。呵呵,这一转,就转出后面接二连三的下文了。 长途跋涉到古城,穿街过巷看隆里(1)

长途跋涉到古城,穿街过巷看隆里(1)

古城内多农家乐,位于南门口的济阳第称得上最有文化内涵和品味,常常让游客浏览往返

长途跋涉到古城,穿街过巷看隆里(1)

这里的孩子顽皮而风趣,对我这个挂着相机满街巷串的陌生人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做足各种表情,足足让我拍了半个小时。

长途跋涉到古城,穿街过巷看隆里(1)

邻近村子嫁进来的新娘和新郎。早上鞭炮轰鸣迎进城门,这晚上的喜酒刚刚吃得差不多,就被我给“请”到了门外,当作古城一景给拍下,嘿嘿,新娘大方同意,新郎就啥也没说的,就是个主动配合。长途跋涉到古城,穿街过巷看隆里(1)

长途跋涉到古城,穿街过巷看隆里(1) 

看到这样子,本就爱笑的我,已经沉不住气了。我们这一小撮儿,早已吸引了周边的街坊,驻足观看 

长途跋涉到古城,穿街过巷看隆里(1)

新婚的礼金要像慈善捐款一样张榜公布,据说,这里的人文风俗很有一套,无论红白喜事,孩子考大学,做满月,各种比赛得个什么奖,都要广而告之,讲究面子

长途跋涉到古城,穿街过巷看隆里(1)

瞧见那位穿红衣服的老兄了吗?他是刚来没有一个小时的游客,其他人都是当地人,老兄打此地经过,跟几位搭讪,当地人就招呼一起吃口饭……他也没见外,举起筷子就吃。隆里人的好客习气,有点像附近的苗族,赶上吃饭时间,进门就张口。 

长途跋涉到古城,穿街过巷看隆里(1)

这个形如扇子的大幅墨宝墙画,可是招惹了不少游客观摩,且不说那上面的诗句来自当地赫赫有名的大状元王昌龄,中间那个大大的“福字”也具有了灵异神功,传说,摸过福字会给人带来好运气,于是,这个地方很少寂寞。这些人来自成都西华大学艺术专业,他们打算在古镇进行毕业考察。

长途跋涉到古城,穿街过巷看隆里(1)

尊老爱幼,敬重先人,安心服丧,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里保留和呈现的相当细腻。和喜联一样,服丧联要用黑墨汁写在旧纸上,悬于门梁上,昭示街巷 

长途跋涉到古城,穿街过巷看隆里(1)

古城巷内的寻常生活

[旅行在继续,随时与您分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