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标准之路不和谐的音符 索尼质量事件深入分析

(2005-12-15 09:43:18)
分类: 财经新闻及行业评论
 这次浙江省工商局公布的该省数码相机市场专项抽查结果中,6款索尼数码相机被检出不合格。质量鉴定结果基本集中在相机自动白平衡失效、成像均匀度不好、液晶屏亮度不够、自动曝光不准确等四个方面。

  而负责此次相机检测的有关负责人,国家照相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金丹对媒体表示,此次检测非常严谨,严格按照了由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布的国家行业标准JB/T10362-2002《数码照相机》(评判依据是GB14437-93)进行了仪器数字检测,同时还参照SONY数码相机的生产厂家(上海索广电子有限公司)的检测标准,发现其产品均没有达到有关的标准。同时在第一次不合格抽样检测报告出来后,国家照相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又进行了第二此检测,在每款数码相机中又抽取了五台再次进行了评定,以保数据的准确性、权威性,上述六款产品依然没有达到有关标准。

  一般情况下,自动白平衡失效的相机在色温较低条件下会发生色彩偏色;而使用成像均匀度不好的相机,在拍摄的照片上会出现中心比四周亮,也就是暗角现象,同时画面颗粒感明显;液晶屏亮度不够,会影响强烈自然光线下的取景或者预览;自动曝光不准确容易导致相机拍照时出现过曝或者不足,导致相片主体不清晰。

  索尼这六款主力数码相机因出现上述几种情况被浙江省工商局判定存在质量问题,面临撤下货柜的尴尬境地。同时,一场因质量检测引起的行业标准之争,硝烟弥漫。

索尼有点冤?

  事件发生后,索尼官方迅速作出反应,在公开文告中,他们称“由于目前相机行业发展迅速,传统相机与数码相机在市场上并存,一些测定相机产品的指标也存在差异”,这似乎在向外界透露一个信号:索尼相机本身是没有问题,经过了索尼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监控,只不过因为检测标准差异的原因才导致说有大面积质量事件。

  在因为质量事件可能导致的系列数码相机全面滞销,从而引发06年市场危机面前,索尼此番论调显得委屈万分。毕竟这些“问题”机型撑起了目前索尼数码相机事业的半边天,谁也没想到会在岁末年关出问题,因质量危机的一记闷棍而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是任何厂商都不愿意看到的,同时年底促销在即,06年的新品大战一触即发,此时此刻的“质量门”,来的多么不是时候,多么刻骨铭心。

  索尼鸣冤。公众也有人对工商局得出的四大问题结论表示怀疑,许多人认为自动白平衡失效、成像均匀度不好、液晶屏亮度不够、自动曝光不准确这些都应该算作数码相机的成像性能,不能算作质量,所谓质量问题一说,是把审美与技术混为一谈。而更多的观点则是希望质检部门尽快拿出相应的检测报告,以正视听。

  姑且不论质检部门是否真的冤了索尼,但此事业已引发的退货风潮恐怕已经让索尼叫苦不迭了。CCD事件在前,现在又摊上一遭,兹事体大,索尼的品牌信任危机可能就此结冰。

标准的故事:

  在索尼的公告中,标准的话题被抬上桌面,既然事由标准起,那自然需要用标准来说明问题。如果标准没问题,那就真是索尼相机的问题了。

  标准,一般理解,就是以严格而详细的条款来规范行为操作的范围、目标。在此次浙江省工商局判定索尼数码相机有罪的标准就是2002年由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布的国家行业标准JB/T10362-2002《数码照相机》(评判依据是GB14437-93)。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一项涉及数码相机检测的正式文件。该项标准的权威检测机构就是国家照相机质量检测中心。

  国家照相机质量检测中心,也就是通常人们理解的杭州照相机研究所(简称杭照所),担负了目前全国数码相机产品检测以及标准制定的主要任务。此次杭照所抽测了包括索尼在内的6大品牌34款数码相机,所采用的标准就是JB/T10362-2002。

  要说明的是,该项标准目前还只是行业标准,并不具备强制性。也就是说厂商产品可以参与检测,也可以不参与检测,这与正规的国家标准有明显区别。而国家标准迟迟无法出台,导致目前全国所有的数码相机检测机构只能遵循02年的标准来判断相机质量问题。

  在计划经济时代,为了规范国内相机市场、国家制定了相机检测标准,国内相机厂商包括珠江、海鸥等必须统一送交杭照所检测。而进入数码相机时代后,新的国家标准没能及时出台,全国照相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照标委)在2002年制定了行业标准沿用至今。而行业标准不具备强制性,无法约束所有的数码相机品牌,法规的相对滞后以及外系品牌大量涌入,引致许多非国产数码相机只需要符合各自品牌的技术标准即可上市销售,而不需要经过国内检测机构。

  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大厂商各自为政,技术壁垒森严,国家标准难以成形的局面。国标既然没有,那么检测机构与垄断厂商之间更可以分庭抗礼,你行你的行业标准,我遵守我的技术规范,两不相欠。而此番热闹非凡的景象,也只是浙江工商局掀起盖头的一角而已。暂且不表。

访谈标准制定者:

  从某个层面上讲,浙江省工商局是值得我们拥戴的,因为他们堪称”破冰“之举,不但警醒了大批日系崇拜者,更把公众的视野牵引到标准的话题上来。标准一日不定,这个行业始终会处于亚健康状态。

  我们采访到了当年照相器材标准制定者之一的钱先生,钱先生是目前国内非常权威的照相器材研究专家,他参与了02标准的制定。

  PConline:钱先生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PConline的采访。能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数码相机检测标准的一些情况吗?

  钱:好。数码相机检测是应该有个根据,国外其实没有国家制定数码相机标准。目前我们国家采用的数码相机检测标准是在2002年时制定的,当时参与制定标准的机构不多,市场不太广阔,品种又少,从现在的角度看这个标准还是不太成熟,于是我们国家根据许多信息的反馈,重新制定了新的数码相机标准,这个标准从实施来看更实际而全面,不过这个标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批,所以我们还是沿用了2002年制定的标准,不过这个标准是行业标准,不具备强制性。

  PConline:02的行业标准与新制定的标准之间存在哪些差异呢?

  钱:目前采用的检测标准是非常落后的,不符合现在的情况,也不符合数码相机发展的水平。比如原来的行业标准规定照度均密性不能超过5%,不过现在看来,这个数据值得商榷,因为作为一个广角端的头,在广角端5%是很不多的的,举例说,如果按照5%来算,现在全国市场卖的所有广角端的变焦头都估计不合格。新标准就把这个数据大幅度变化了。目前的新标准是非常很全面的。
 
  PConline:用目前落后的标准来检测相机,会不会对消费者形成误导?

  钱:这个也不会,举例子说,咱们有很明确的uv镜头的国家标准,但现在基本上市面上仍然有大面积假货,都是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但仍然卖的很好。一大批闪光灯符合他们的企业标准,但不符合国家的五项国家标准,也在卖,而且买得很贵,这就能说明问题。

  PConline:您怎么看目前按照行业标准检测出的结果?

  钱:这个很难去评价,由于我没有具体参与检测过程,不知道到底杭照所使用什么方法测试的,测试的范围与数据是多少。同时我也很关心这次测试数据范围,测试了多少品牌,多少款型号,低亮度低到多少,超差超多少等等。我想消费者也很关心这个话题吧。

  PConline:这次索尼相机的事件,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白平衡,曝光不准确的层面上,没有涉及到具体部件的生产质量问题,有网友反响比较激烈,认为数码相机成像质量因厂商而定,各种品牌相机对色彩成像表现性格不一样,不应该视作质量问题,那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

  钱:消费者应该更关注数码相机的寿命、故障率。但目前的标准对这两点没法提。数码相机目前只能得到准确曝光,不能得到正确曝光,还有测光。用相机拍照,相机的好坏与照片的好坏没有联系,很大程度上需要拍摄者来用好相机,而不是用一个好相机。

  另外我也很希望知道具体的测试过程。因为索尼不是送测的,是抽测的。很可能是按照企业标准来测试出厂,但检测用的是行业标准。

  PConline:普通消费者可能对数码相机标准都不是很了解,你能简单介绍下新标准的技术指标主要是哪些吗?

  钱:这个就很复杂了,方方面面的项目。简单说来,比如分辨率是否真的达到了标称的水准,还有色彩还原是否乱,动态范围,从黑到亮多大的程度等等,这些都需要记录下来,用仪器计算结果,都具备有严格的数据要求,不存在主观性。
 
  另外PConline也问到了关于新的国标什么时候可以出来,到了什么阶段的问题,钱先生表示这个需要照标委给一个说法,不过他预期很快。

杭照所 VS 索广 谁更标准?

  专家的解释,似乎为我们理清质量与标准之争扫除了概念障碍,那么让我们再来了解索尼被抽测的具体情况。

  一直以来,索尼数码相机的检测都是通过索广集团制定的企业标准来实行的,但同时也会送至上海照相机质量监测站检测,一般不通过杭照所。据相关人士介绍,上海和杭州这两地在监测的标准上都是遵照现行的02年指标,并没有区别,不过可能会因为监测环境和细微参数的不同出现偏差。

  同时送测厂商一般会提供自己的企业标准予以参考,由检测机构与企业共同制定测试项目和方案,当然,这一切都在行业标准的规范下进行,毕竟现行的行业标准在很多地方存在先天不足。

  这次杭照所采用的是抽测方式,涉及到索尼、佳能、柯达、松下、三星等品牌,而尼康、富士与卡西欧等未被抽及、但因早前已送检杭照所,并无异议。抽测结果表明有13款数码相机出现质量问题。不过这些产品早前均通过了上海质量检测监测机构的检测。

  采用相同的行业标准抽测,在杭照所这里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那么这二者在检测体制上是否存在不同?更或者说,放之索广而通用的质量标准在面临国家通行的行业标准时,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

  我们试图联系当事人,不过均表示并不清楚对方具体采用了那些步骤,对哪些项目进行了检测。

  看来这个谜底需要等到正式的检验报告出来了。

标准之路 该怎么走?

  岁末年关,突发的质量事件让任何人都不得乐观。厂商有厂商的难处,因为面临着公共危机,消费者有消费者的难处,因为正处消费高峰,我买的索尼相机咋办?政府机构在此事中采取的果断态度赢得了公众的赞誉,同时也引入了深层次的探讨---国家标准还为出台,我们怎么来更有效的规范与管理行业市场。

  无规矩不成方圆,尽管迫于数码相机行业发展现状,我们的国家标准还在蹒跚而行。但急速膨胀的数码影像市场已经面临着非常迫切的规范问题。没有强制的规范来引导行业及技术走向,引导生产规范,只会制造更大的质量事件---尽管有人理解成为性能事件。

  对于行业的主导者---大厂商来说,应该以积极而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到规范与标准的制定中来,不是为了继续垄断资源,制造技术壁垒,而是以开阔的胸襟,可持续发展的眼光走融合之路。对于政府机构来说,着眼于潜在巨大的消费产业链,果断而有效的出台国家标准,对产业发展起到框架性指导,才有利于经济健康发展。

  唯有建立在各大核心组织基础之上、公平而透明的行业共同标准,才能真正规范行业市场,构建和谐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