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富士DC生产重心移师中国 苏州成第一大基地

(2005-12-08 14:47:10)
分类: 财经新闻及行业评论
毫无疑问,在富士的全球战略中,中国的地位已变得越来越重要。就在昨天,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全球总裁兼CEO古森重隆在苏州宣布将成立富士胶片印版(苏州)有限公司,这项建设在苏州工业园区的投资项目造价约4亿元人民币。此一举动也使得富士苏州工厂即将成为富士数码相机的全球第一大生产基地。

  面对中国日渐蓬勃的影像消费市场,富士终于决心放弃其固守日本本土的数码相机核心生产策略,将作战重心转移到“世界工厂”,这一方面能成倍减轻生产制造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加速产品流通,实现利润的重大突破。此项策略被业内人士视作富士在持续亏损后重开棋盘,扭转局面的转折点。

开局失利,一锅夹生饭

  分析目前的数码相机市场占有度,富士并不占优势,这几年反而因为其迟缓的市场反应不断丢失领地。目前盘踞在数码相机领域的有三大类型厂商,一是以传统光学影像厂商如佳能、尼康为代表,二是以3C巨鳄索尼、松下为代表,三是以柯达、富士等传统胶片厂商为代表,其他品牌瓜分余下市场空间。由于数码相机技术垄断以及各品牌市场策略不均衡,诸多品牌在面临数码相机消费井喷的05年出现大幅度亏损,富士自然也未能幸免。

  在05年富士胶卷中期结算(2005年4月~9月)中,富士出现增收减益,销售额虽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4%,但营业利润同比减少40.8%,并且这种减益幅度在第2季度进一步扩大。和柯达相似,富士的胶卷事业已完全依靠非胶卷类业务支撑。

  传统行业的亏损虽被办公打印领域的获利所掩盖,但富士在数码相机业务上的持续亏损却不得不让人正视。相比柯达转型提速数码后数码相机市场占有率持续增长,富士数码相机陷入到空前激烈的竞争中,由于在渠道及产品领域缺乏优势,富士公司已将年出货量预期从770万台下调至650万台,富士影像解决方案部门比上年同期减收10.7%。

  富士正在经历着与数码转型中的柯达相似的经历。低迷的业绩虽然可以托辞彩色胶卷市场萎缩现状,但同时也说明富士在面向新兴数码消费领域缺乏足够的应对能力。

调整重心 借力中国市场

  面对佳能等大厂的咄咄态势,富士只能重新调整市场以及产品策略,继苏州富士胶片映像机器有限公司之后,01年富士在上海设立中国区总部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这次巨资确保苏州工厂的核心制造地位,都是在为富士重新立足中国市场,决战全球影像产业新格局做出重要铺垫。

  除了相应调整市场以及销售策略,富士在产品研发以及生产环节也逐渐步入自主化。目前在产品核心组件技术上,富士的自然影像技术,超级CCD、富士龙光学镜头等都日渐成熟,不断被引用到新产品中。05下半年富士推出的系列新品数码相机,几乎全部都采用了以上技术,每开发一项新技术,都会有批量机型跟进。这也表明富士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品开发思路。

  而随着生产基地的本土化,富士也在不断强化本土技术人员素质锻炼,不过其在苏州的技术研发中心在零部件开发采购、工艺流程和产品质量体制上也都面临着巨大的改进空间。

危机中酝酿中重生

  似乎没有人怀疑富士坚定中国战略的决心,毕竟古森都说过,其在中国市场的成功与否,决定了富士在全球格局中的胜负。经过连续几年的低迷的富士,在不断重新调整中找到了一条比较适合自己的路线,这从05下半年富士的产品系列及品牌推广中可见一斑。

  富士数码相机今年共推出了近10款数码相机产品,涵盖时尚卡片、普通家用、长焦、高端消费等各个领域,几乎新产品都采用了最新的自然影像技术,特色鲜明,定位突出。而在渠道营销上,富士也试图对混乱的渠道方式进行调整,一改过去因为多家代理造成的窜货以及压价现象,同时也继续加强渠道终端的监控。有效的营销手段也为富士重整旗鼓带来了新希望。

  所以在整个DC行业都进入惨淡经营的大气候下,富士仍决然加大投资及管理力度,重心转移至中国内地,无非是看到了这个行业黎明前异常光明的前景。

  不过尽管具备前瞻性布局策略及有利的基础,富士面临的竞争环境也越发残酷。佳能势必会持续自己的强大优势给予下游厂商无形压力,索尼、尼康等厂商在技术领域以及渠道的成功也会继续应验在06年度,三星、柯达等大厂均喊出了前三的口号,更不用说二线品牌中柯美、宾得等也虎视耽耽。富士是否全然翻身,仍是个未知数。

  据悉,新成立的苏州公司预计于2007年3月投入正式运营。届时,在数码相机版图划分中,富士将充当什么样的角色?

背景资料:1995年,富士在苏州投资设立富士胶片映像机器有限公司,生产一次成像相机和APS相机。而从1997年起,苏州工厂开始生产数码相机。目前,富士在华投资额已超过3亿美元,设立了20家下属企业,员工总数达1.2万人左右,2004年度富士在华企业的总销售额约14亿美元。富士预计年生产650万台数码相机,这其中2/3产自中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