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北山路 |
分类: 北山路 |
香格里拉·带旅游帽的香客
初夏,02:03PM,摄氏26°
See:上百个戴统一帽子的人,不出声地坐在路边;他们的主题是相同的,服饰也大致无异;据领队的说,他们来自湖州,一个产吴语和蚕和丝绵和用手划船的地方——我注意到,他们说话几乎异口同声,他们表情也基本心无二念
Think:烧香也像身边的其他事,开始是单纯的,仅是烧香,后来却演变为一种习俗,或者说一种时尚;这种时尚在你身边涌过时,你只可作两种选择,一是照着做,二是绝不与它同流,万万不可旁观
也算是故事:前年春节,一位台湾出版界的同好来杭州过年,奉母命要去韬光进头香,我建议他去烧年初二的,这样既可交差,又省去了不少忙乱,他欣然应允;事隔3个月,收到他发自台北的信,告诉我他犯了两个极大的错误,首先是初二的头香烧得冷冷清清,索然无味;其次是一回台北,老太太便咬定他没有去烧香,起码烧的不是初一的头香
烧头香二则:
a、场景:你想想,平日里那庙门是五更开启,天亮后方陆续有人前来进香,只需一香一烛,便香烟缭绕,满壁生辉;突然这一天弄得半夜三更便庙门洞开,随即人山人海,火光冲天,哪里还有烧香的意思;曾听一友人说,那一晚的感受不像烧香,倒颇像当年的农民起义,庙门一开的瞬间,仿佛冲进去的不是寺庙,而是什么县府衙门或者土豪劣绅的寨子
c、体会:后来自己也去了一次韬光,那是个年初二,虽然香客已稀稀落落,但沿途所见,墙倒竹弯、遍地狼藉,待进到寺内,看到空地上堆成山一样的蜡烛,才相信前一晚该是个什么场面,有何等的气势和力量;难怪台湾友人有虚此一行的感慨了,也难怪那老太太一眼就看出儿子的破绽——一个经过庞大且又惊异场面的人,不会如此冷静、淡漠,他的眼神里应该有这一晚的神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