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随笔 |
爱人的秘密:做他的姐姐,永远爱他
——姐姐、弟弟和婚姻的马兰头
何鑫业
小时候,一听大人孩子用畅快的腔调唱“钓钓马兰头,姐姐嫁到后门头”的民谣,心里就发慌。总觉得春天到了,有些事要发生。总觉得草木太茂盛了,并非祥事。留意看看姐姐,她什么事也没有,一个大脑袋上一条白白的头缝,两条辫子晃来晃去,毫不在乎。春天,地又湿又润,就连梦也怪怪的。我跟在她后面,替她拎着篮子,踩着七高八低的桑地和竹林,有时一直延伸到河的滩边。我跟得很紧,并不时喊着她(其实是无须喊的),她应着我,漫不经心。这样,一直捱到春天结束,马兰头变成很硬的草,丝毫没有了菜的样子。
姐姐出嫁那天,我得到祖母的特允, 在天将黑未黑邻家孩子都被喝令像鸟那样回家栖息的时辰,还可以拖一把竹椅坐在屋檐下看天,一看就是许久许久。直到祖母在屋里喊:“要出露水了,我的小爹爹!”见我没理睬,才又说:“没见过你这样呆的人, 嫁不出去才值得你这样发呆哩。”我一言不发,觉得真有露水顺着额前的发梢往下流了,才慢慢回过头,见祖母穿着夹袄一直在灯下陪我。若干年后,我才知道,我当时与其说是和姐姐一起在钓马兰头,还不如说是在保护、防范抑或更直接说简直就是在监视她不要“嫁”走。我的心里有太多姐姐不知道的东西,这使我一直充满了伤感,这种伤感是无可奈何的,因为“她”最终是要被“嫁”走的,她以能嫁为福,以能嫁为天经地义,与马兰头无丝毫时间、地点、人物上的关系。
婚礼那天,我竟没有找到姐夫的家,没有喝上喜酒,我想这也是“命”定的事,怨不得谁的。若干年后,等到“轮”到我来“寻找”一位别人的“姐姐”做爱人的时候,有些问题似乎开始明朗了,有些问题则相反趋于模糊。婚姻是什么?爱人是什么?如果婚姻真是北方儿歌里所唱的那种“点灯说话儿,吹灯作伴儿”的建设性遐想,那么,这位爱人必定是要既可以说话、又可以作伴的人了。姐姐有太多不知道弟弟的地方,姐姐显然是不能做爱人了;姐姐也有太多不知道自己的地方,姐姐显然也是不能做好别人的爱人了。这又是若干年后的想法,想到这一点时,正值夏天,我躺在大屋走廊的过道里,藤椅边上是茶几,茶几上放着一本书,一碟杏脯、一碟冰藕和一盏清茶。
书是罗洛·梅的《爱与意志》。后来的10年我就一直在这间大屋里度过,终日浏览罗氏“爱即意志”论说的同时,浏览大屋木壁走廊间特有的黄昏与凌晨。似乎大屋里有太多的冰片和肉桂的气息,我闻着简直就是凌晨和黄昏的实味(冰片当然是指凌晨),它使我10年间不敢迈出大屋一步。直到有一天邻近的厢屋里搬来一位女子,她一语道出了我不出门的天机,她说:“你书看得太多了,不如想些自己的事好。”那一天,她走到我的藤椅边上,撩起拖在地上的毛毯,用手掸了掸,又说:“书是死的,人可是活的。”我明白她说的意思, 可我对她捡毛毯的姿势更感兴趣,也就为这,我忽略了她的另一层含义。
直到她搬走的那一天,她走过来对我说:“罗洛·梅是美国人,他懂得的是美国人的爱与意志,你是中国人,你应该懂得自己的爱与意志,听说你有一位姐姐,她出嫁了。听说你小时候经常和姐姐一起去钓马兰头,姐姐很愉快,你却很伤感。听说你老是防范她被嫁走,可她最终还是被嫁走了。是不是这样?是不是?你不敢回答,说明你没有读懂那本书!你不敢回答,说明你也没有弄懂你自己。”我丝毫没有被她的话震惊,我平静地问:“你搬到什么地方去?”她说:“这不重要。”我又问:“你怎么会知道这些的?”她愤怒了:“我是你姐姐,笨蛋!”我也惊讶了:“你怎么会是我姐姐呢!”她开始平静了:“这很简单,因为我爱你”。我这才猛地想起了《爱与意志》中的名言:做他的姐姐,永远爱他。
——姐姐、弟弟和婚姻的马兰头
何鑫业
小时候,一听大人孩子用畅快的腔调唱“钓钓马兰头,姐姐嫁到后门头”的民谣,心里就发慌。总觉得春天到了,有些事要发生。总觉得草木太茂盛了,并非祥事。留意看看姐姐,她什么事也没有,一个大脑袋上一条白白的头缝,两条辫子晃来晃去,毫不在乎。春天,地又湿又润,就连梦也怪怪的。我跟在她后面,替她拎着篮子,踩着七高八低的桑地和竹林,有时一直延伸到河的滩边。我跟得很紧,并不时喊着她(其实是无须喊的),她应着我,漫不经心。这样,一直捱到春天结束,马兰头变成很硬的草,丝毫没有了菜的样子。
姐姐出嫁那天,我得到祖母的特允, 在天将黑未黑邻家孩子都被喝令像鸟那样回家栖息的时辰,还可以拖一把竹椅坐在屋檐下看天,一看就是许久许久。直到祖母在屋里喊:“要出露水了,我的小爹爹!”见我没理睬,才又说:“没见过你这样呆的人, 嫁不出去才值得你这样发呆哩。”我一言不发,觉得真有露水顺着额前的发梢往下流了,才慢慢回过头,见祖母穿着夹袄一直在灯下陪我。若干年后,我才知道,我当时与其说是和姐姐一起在钓马兰头,还不如说是在保护、防范抑或更直接说简直就是在监视她不要“嫁”走。我的心里有太多姐姐不知道的东西,这使我一直充满了伤感,这种伤感是无可奈何的,因为“她”最终是要被“嫁”走的,她以能嫁为福,以能嫁为天经地义,与马兰头无丝毫时间、地点、人物上的关系。
婚礼那天,我竟没有找到姐夫的家,没有喝上喜酒,我想这也是“命”定的事,怨不得谁的。若干年后,等到“轮”到我来“寻找”一位别人的“姐姐”做爱人的时候,有些问题似乎开始明朗了,有些问题则相反趋于模糊。婚姻是什么?爱人是什么?如果婚姻真是北方儿歌里所唱的那种“点灯说话儿,吹灯作伴儿”的建设性遐想,那么,这位爱人必定是要既可以说话、又可以作伴的人了。姐姐有太多不知道弟弟的地方,姐姐显然是不能做爱人了;姐姐也有太多不知道自己的地方,姐姐显然也是不能做好别人的爱人了。这又是若干年后的想法,想到这一点时,正值夏天,我躺在大屋走廊的过道里,藤椅边上是茶几,茶几上放着一本书,一碟杏脯、一碟冰藕和一盏清茶。
书是罗洛·梅的《爱与意志》。后来的10年我就一直在这间大屋里度过,终日浏览罗氏“爱即意志”论说的同时,浏览大屋木壁走廊间特有的黄昏与凌晨。似乎大屋里有太多的冰片和肉桂的气息,我闻着简直就是凌晨和黄昏的实味(冰片当然是指凌晨),它使我10年间不敢迈出大屋一步。直到有一天邻近的厢屋里搬来一位女子,她一语道出了我不出门的天机,她说:“你书看得太多了,不如想些自己的事好。”那一天,她走到我的藤椅边上,撩起拖在地上的毛毯,用手掸了掸,又说:“书是死的,人可是活的。”我明白她说的意思, 可我对她捡毛毯的姿势更感兴趣,也就为这,我忽略了她的另一层含义。
直到她搬走的那一天,她走过来对我说:“罗洛·梅是美国人,他懂得的是美国人的爱与意志,你是中国人,你应该懂得自己的爱与意志,听说你有一位姐姐,她出嫁了。听说你小时候经常和姐姐一起去钓马兰头,姐姐很愉快,你却很伤感。听说你老是防范她被嫁走,可她最终还是被嫁走了。是不是这样?是不是?你不敢回答,说明你没有读懂那本书!你不敢回答,说明你也没有弄懂你自己。”我丝毫没有被她的话震惊,我平静地问:“你搬到什么地方去?”她说:“这不重要。”我又问:“你怎么会知道这些的?”她愤怒了:“我是你姐姐,笨蛋!”我也惊讶了:“你怎么会是我姐姐呢!”她开始平静了:“这很简单,因为我爱你”。我这才猛地想起了《爱与意志》中的名言:做他的姐姐,永远爱他。
后一篇:乌鸦、雪和我的情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