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659||2024年第7部书:《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2)随感

(2024-07-07 17:58:58)
标签:

读书

记录

分类: 精神氧吧—悦读时刻

社会的不确定决定了教育复杂性和发展性。就像有老师吐槽:“刚适应了部编语文教材。结果,新课标印发,又要启用新的教材。”我刚读完【加】戴维·铂金斯所著的《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2)。这部教育专著的写作风格很平实,没有那些繁琐的、抽象的学术概念词,把人绕晕、弄混,不知道表达真实意义。反而较为易懂,善于用比喻和生活中的事例来诠释抽象的教学原理,将个人观察与思考融合在总结的论点中,具备通俗性和直观性。

该部专著提到的重要观点就是“全局学习”。序言部门阐述“要素学习”(通过 要素学习事物,看不到全局或只看到全局的一小部分)和“了解学习”(没完没了地了解事物,而不去做)的弊端。他指出全局学习的七条原则:

1.玩全局游戏,建立门槛体验。

2.要学就学有意义的。
      3.
解析难点,再刻意练习。
      4.
学习迁移,建立丰富且可扩展的技能库。

5.掌握隐藏游戏,跨入新的门槛。

6.结伴学习,强化解决问题的能力。

7.学会学习,主动管理自己的学习。

一、要学就学有意义的

作者拨开迷雾,将学习过程譬喻为全局游戏。分析学习要素和全局学习的关系。在第二章节,我知道当前学习就是一种要素形式,学生操练、掌握的许多知识都是在长久以后才有可能使用的,也有可能是永远沉睡的,这就是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在《教育目的》一书中提到的“惰性知识”。由于这些学习要素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且与他们后期解决问题无法产生实质性效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成就感和获得感,学习动力随着年级增高反而是不断弱化,认同感也在渐渐地降低,知识娴熟程度也在不断下降。“学习变得越来越脱离实际情境,以及学生发现跟日常生活直接相关或者有用的内容越来越少。”书中提到了“节奏、聚焦、延伸和巩固”四个特征为主要标准的高效学习方式,让学生对学习目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有所了解。

杜威认为教学的中心主题应该充满各种可能性和联系,即生成性知识,与现实生活有高度的关联性。将所学知识带入更加开阔的运用场景,给与知识广泛的、多角度理解。比如,提到二次方程的问题。“为什么不重新建构它,扩大它的范围,获得钟总增长模式?,在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增长模式,比如线性增长、二次增长、指数级增长等。细胞、销量、身体、人口、经济、晶体,乃至宇宙本身的增长都是人们会反复遇到的基本现象。”

二、解析难点,刻意练习

在第三个章节:围绕难点展开。比如弹钢琴曲的相关旋律难点,讲述如何掌握学科技能。从难点部分开始操练,确保学习过程的流畅性和完整性。只有突破了难点,才让学生对新的任务产生了信心,以及拥有突破挑战的决心。就像书中列举的一个话,“这个问题,你已经尽力了。”潜台词就是说:学生已经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换一种说法:“你再想一想,还可以怎么去做?”潜台词确是支持学生,你目前做的对,保持着状态,朝着方向出发。

三、关于学习迁移,建立可扩展的技能库

关于什么是学习迁移?书中提到了四组概念:近迁移、远迁移;正迁移、负迁移;高端迁移、低段迁移。输入型迁移和输出型迁移。

高端迁移是反思性抽象的结果,对知识进行高度概括化的归类。建立起概念上的联系时,才会发生高端迁移。比如乘法与加法的关系。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运算过程可以用乘法解决。分数、比例都有着关联性。低端迁移是对情境的表面特征的反射性反应,实现的方法是进行多样化的练习。当新情境让人自发地想到之前的情境时,就会发生低端迁移。

输入型迁移指的是:今天的学习如何能为日后运用做准备。输入型迁移:为了促进当下的学习而进行的迁移。引导学生留意之前在相同领域或相关领域学到的知识。

    关于如何引导迁移?作者总结出迁移的三个关键性问题。迁移现象是“什么”(what)、到哪里(to where)和“如何”(how)。“什么”关系到迁移的内容。“到哪里”是将观点迁移到何种实际情境汇总。“如何”主要指的是设计迁移的通道。

     就某个问题或者概念/主题,要记住一些标准:

学科意义:这些观点在本学科背景中以及本学科以外是否具有广泛的意义?它们是否能有助于我们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

社会意义:这些观点是否涉及整个社会所关心的问题?

个人意义:这些观点是否能和学生自身、父母或者老师的希望、心愿、求知欲及需求产生共鸣?

吸 引  力:这些观点吸引人吗?即便没有吸引人,广泛的理解也是有用的,但吸引力会更有帮助。

四、关于主动管理自己的学习

第七章:学会学习,主动管理自己的学习部分。作者将学习类型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驾驶员、一种是乘客。学生如果是驾驶员,就具有超强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朝着目的出发。具有冒险精神,实现自我管理,能够灵活处理特殊情境面临的各种问题。比如,路况、人流量拥堵等,具有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是乘客的身份,他们就完全处在别人计划并主导的旅行中,严格遵守乘客的本分,落实旅途的安排,按照指令做事。这类学生特征就是顺从、被管理,是一种被动的状态。

提倡做自主性的驾驶员。“首先,每个人需要知道的东西可能差别很大。”“其次,在快速变化的世界里,没有人或者几乎没有知道10年或20年后大家需要知道什么。”所以,学会学习,主动管理自己的学习是最核心的。学会学习是为了持续学习,掌握策略方法(驾驶员拥有的技能):记忆策略、时间管理方法、创造力练习、写作技巧等。

结尾的观点有较强的前瞻性、引领性和兼容性。作者指出:“明天是个移动靶”。提到了美国加德纳的五种心智模式。主张未来的教育应该关注这五种心智的发展。“受过训练的心智”指的是学科知识与思维;“合成心智”指的是将多元化的知识组合成深刻而有用的综合体;“创造性心智”指的是新奇的见解和产品;“尊重的心智”指的是尊重各个地方的其他人;“道德心智”指的是对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关系的基本道德立场;他还特别提到了过度专业化以及复杂探险面临的障碍。比如“激光式心智看得深,是一门学科中的精细分支;“探照灯心智”则看得广,跨越多个学科和视角,试图把不同的事物汇聚。而这两者我们都需要。

当下的部分知识或许在未来就成为僵化的内容,又会衍生新的知识和技能。我觉得西方教育论著似乎不怎么下结论,总是让人联系实际,产生新的推理和预测。而且呈现一种开放的态势,驱逐读者主动搜集、浏览、探究与之相关联的书籍。这种引发阅读者兴趣的方式,反而让人觉得:研究眼光独到和犀利,思维丰富和开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3657||六月急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