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8||课堂,是我们的立身之本
(2023-10-10 23:22:46)
标签:
活动思考 |
分类: 雁过留声—朝花夕拾 |
复盘九月,还是十分忙碌的。我与同事们一直在不同的学校行走。组织送教活动,承担学科研讨,参与课题开题会议,撰写各种文案材料,修改教师论文,一连串的业务活动推进着。观课,评课,与教师交流,看教师的教案,看教研组记录,听老师们发言和汇报。
9月26日,我们在街道办小学参加送教活动,会议室在四楼,所处的位置刚巧与西成高铁专线平行。透过玻璃,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看到一辆白色的动车疾驰而过,或者缓缓地停下来。这是现代化最有利体现。研讨交流热烈,我的话语总是较多。
突然间,灵感萌生,头脑里就蹦出一段话,冒出奇妙的小火花,赶紧记录下来,考虑到会议进入小结环节,我就没有现场给老师们分享。课堂教学是我们的立身之本,课堂质量是我们的职业价值所在,课堂教学的厚度、长度、广度更是学生发展的度量衡。或许教学变革、课程建设、素能提升、科研提质等都很难,但迈开一小步,明天就是一大步。每所学校的推进和提升都是在静悄悄之中发生的。就像日本教育家佐藤学专著《静悄悄的革命》,推荐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们抽空阅读一下,对我们教育思考会深刻些。
我最近刚读完易中天教授的《中国智慧》一书,此书开篇就提到了五千年华夏文明最古老的一本书——《周易》,写着“是穷乃变,变则通,通则久。”“穷”的意思是行不通、停止发展。这本书有多种演绎。“否极泰来”“水满则溢”“阴阳失调”等都是里面的精要。这本书给我的启发是:凡事都有两面性。危机和困境之中蕴藏着宝藏。就看是否能够从中顿悟和觉醒。
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阵地。教师的行为和情绪都会对学生产生长久的影响。民主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独立人格形成,或许纪律性有所下降,但会有助于学生养成思辨好学的个性。压抑的氛围,一言堂的存在,塑造了绝对的权威性,或许能震慑到贪玩调皮的学生,有助于学习指令执行,但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教师的幽默和风趣,会让学生们从内心产生愉悦感。反之,乏味的讲解和死板的做法,也会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提升则需要长时间的发酵和沉淀。教师是实践性的反思者。投入到具体情境之中,面临不同的学生,解决问题方式和手段就会不同。基于情境差异性和学情复杂性,教学灵敏感尤为关键。面对性格内向的孩子,面对性格开朗的孩子,教师与学生交谈会有所调整。相同的知识,放在不同的班级讲授,效果会有所差异。这些都说明了教书育人需要经验积累,需要教师在真实的情境下做出精准的判断,去预设课堂教学走向,同时又能推测出学生可能遇到的困惑和陷阱,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