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之行(11)
(2023-07-06 23:43:13)
标签:
游记湖南 |
分类: 行在旅途—探幽寻美 |
长沙研修,组织方安排自由休息时间。我随同汉中参训方阵前往岳麓书院参观。
岳麓书院坐落在岳麓山下,如今归属湖南大学文学院。面向游客开放。收取的费用只是40元。为便于分流游客,该景点实行网络预约登记,找到景区官方微信公众号,按照上面提示,输入参观时间段,登记好个人具体信息,完成付费,直接截频,就可以了。这样减少了排队购买的时间。到了检票口,直接出示截图扫描通过。
到了岳麓书院门口,距离我们预约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大家决定先去岳麓山转一下。几位女同志觉得爬山太累,都不愿意前行了。我穿着高跟鞋,也有了畏难情绪。在范主任一再激励下,“都到了这里,应该进去瞧一瞧。”我们经不住劝,决定随同大部队。岳麓山景区门口的人潮涌动,三月长沙中午,气温刚好在二十多度,我穿着羊绒大衣,稍微有点热。脱掉衣服,往前行走。门口全部都是陡坡,往前看,全部都是密密麻麻的人流。这真的是名气在外。
进入到岳麓山景区道路,沿途都有相应的分岔,各种小路和台阶有机穿插,通往不同的景点。爬台阶的过程,我感觉有些小累。走走停停,小腿的位置有些沉重。景区主干道全部都是沥青路,弯道大,不时能看到观光车。景区人多,但还相对较为安静。道路两边树木绿意萌生,增添了生机。也有一些长青藤木,安静地伫立在路的两旁。我们到了半山腰,参观了里面的房屋和一些陈列品,包括书画作品。这里面的书房,颇为典雅,还藏有一些名家的作品。然后,又下山到了爱晚亭。亭子四周全部汇聚着人流,拍照的,休息的,聊天的,随意展望的,低头沉思的,展现出一副人间烟火图。亭子在太阳映射下,发出夺目光彩。我们几个女同志开始摆出造型,臭美起来。蓝天,白云,阳光挥洒,还有四周青翠的树木处于生长之中,感觉整个景区孕育着无穷的生机和活力。
走出岳麓山,我们抵达岳麓书院。绕过一个高空修筑的木长廊,外面种植着青翠挺拔的篁竹。然后,就到了书院中间地带。这里的建筑物分布合理,呈现出不对称之美。全部都是木制的,给人一种年代久远的沧桑感。名家诗作,书画作品,需要静静地欣赏。走入一个溪流汇集的地方,四周的竹子长势好,也有造型。竹子的一边是流动的碧水。水竹相互映衬,又呈现出一种古典的美感。竹影晃动,水流轻快。苔藓长在石头上,水中泥沙皆可见。人的心灵,在如此环境感染熏陶下,竟然变得安静起来。我默默地观看着长廊里面张贴的名家诗作,有些书法作品字迹苍劲有力,难以辨析出来,只见龙飞凤舞,令人产生神奇的想象。
岳麓书院好多房间并不对外开放,供我们游览地方还是有限。可以理解,毕竟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书院,传承了古代优秀文明。大儒们在此讲学,座下弟子无数。书院既是学问汇集之地,也是思想交融之地,更是文明传播之地。作为四大书院之首,我对岳麓书院最初的了解就是“岳麓出版社”,书籍价格合理,且编撰审核严格,多以古典书籍为主。就读师范期间,一本《古文观止》都快要翻烂了。后来购买的四大名著,都是岳麓出版社的。这怎不令我心情激动呢?
书院房屋众多,凸显着错落之美,有流露出清雅之美。正房,侧房,偏房。或大或小,但整体上采光都较好。看来,古代建筑物设计,兼具美观性、实用性、科学性。布局和格调,讲究一个协调和优雅。比如设计的长廊,注重细节,长廊之外有座位,便于静坐或沉思,或者赏景。我想象下雨的天气,雨水敲打着长亭外侧的树叶,是否会有另外的一番风韵呢?从不同角度细致地观赏,所看的景色也会不同。站在侧门的位置,你看到的是宽大的正厅。正厅颇为开阔,摆放着桌凳,一群师生们正在激烈地讨论着。走入侧房,你将看到了另外一方天地。安静之中蕴藏着淡雅之感。庭院交错,和其他建筑群还有通道,通道门是圆弧形,然后又分隔为独立的空间。在不同的庭院之间,既有相同之处,也会有小的差异性。通常还会在过道位置种植许多的绿植,让书院变得清幽同时,又增加了另外的风景。
参观完毕,我们走出了大门。回望一看,门口正写着一副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湖南确实人杰地灵,英才辈出。这延绵不断的文明之火,都有着厚重的底蕴。一方水土确实养育一方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