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经典翻拍的四宗罪

(2009-09-29 19:16:53)
标签:

影视

翻拍

娱乐

分类: 轻松一刻—娱乐消遣

经典翻拍的四宗罪

 

经典翻拍是娱乐圈的一个噱头,能被翻拍的都是些津津乐道的好片,赢得观众的、颇具煽情的片子。

翻拍的作品以电视剧居多,翻拍在这几年的风头还是很旺盛的。这个版本刚演完,另外一个版本就上演了,这方唱罢那方登场,看得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金庸的作品翻拍的最多,《天龙八部》、《神雕侠侣》、《书剑恩仇录》、《倚天屠龙记》等等都被翻拍过,光是射雕我就看过四个版本,香港的黄日华、翁美玲的83版、张智霖和朱茵的96版,国内也有两个版本,李亚鹏和周迅的张纪中版本,胡戈和林依晨的。这四个版本就最早的那个让我回味,翁美玲饰演的黄蓉最神似;至于国内的,我觉得最搞笑的就是李亚鹏和周迅的,李亚鹏像个小丑,不像个英雄;周迅的粗嗓门,让可爱的黄蓉一下子没有观众。

娱乐圈翻拍的实例太多了,譬如:《上海滩》、《京华烟云》等。最近,连我们称之为经典中的经典《红楼梦》、《三国演义》也在上演着翻拍的戏路。翻拍是想借着原创的好名气、好人缘、好剧情,来捞个便宜,赢得市场,赚个金钵满满。当然,有的人认为翻拍是为了超越原作,是为了迎合现在观众的审美,翻拍的作品更加符合当下民众的口味。但是,既然是翻拍,即便剧情进行了调整,演员和道具、场景都发生了变化,但万变不离其中,大致上还不能脱离原作。所以,还没有看片子,就已经知道了故事的结局和人物的命运,看的观众没有了脾气。翻拍就像是炒回锅饭,弄来弄去,更加没有滋味。翻拍从一开始,自然就有着无法逾越的沟坎。

我讨厌翻拍的作品,翻拍是影视圈创新能力的缺失,翻拍是一种可耻的行为,翻拍是功利主义思想在作祟,翻拍是不尊重观众和艺术的具体表现。有的翻拍是换汤不换药,就是演员重新换了人,有的翻拍是邯郸学步、拾人牙慧,有的翻拍是小丑上梁、糟蹋作品,还有的翻拍是故弄玄虚、莫名其妙,我认为翻拍有三大罪状:

第一,浪费人力;重新拍摄,演员要挑选,要有号召力,要有外形;导演要费力费心,如何操作,既要不背离原作的精髓,又不能落入窠臼,让挑剔的观众评说、让媒体指责、让同行嘲弄;编剧还要费神,设计人物和剧情;化妆师也得让自己演员的服装变得更加有个性、变得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理念。如此这般,一个拍摄团队的众多力量都投入到片子里面。

第二浪费金钱;道具、场景布置、演员酬劳、服饰等等,都要花费不少的钱,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大把大把的票子投资在里面,其重新拍摄的片子到底有多少艺术价值?到底有多少收视率呢?不管投资方如何吹嘘,但其结果决定不会超越前部作品,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在上面话费的金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第三,浪费观众的时间。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一部翻拍的电视剧优哉游哉的播出一个多月,不看吧,电视台没有好看的电视剧;看吧,还是那些事情,还是那些人物,翻来覆去的没有什么新意。让人看着很痛苦和无奈,欺骗了观众的情感,浪费了大好的时间。

第四,糟蹋艺术。能被成为经典的作品,必定有着过人之处,必定在观众心目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翻拍本来要借着他人的成果来获取胜利,但其结果却是不都善终。翻拍破坏了作品的神韵,翻拍点燃了观众的怒火。有的演员本来很火的,但就是在翻拍的作品里翻了船,李亚鹏演了郭靖之后,叫骂声好大一片,其身价也降低了不少;好好的国之大侠,变成了一个小丑似的人物,这难道不是在糟蹋艺术?

经典的翻拍往往是出力不讨好,观众有参照物进行对比。很少有翻拍的片子可以超越首拍。结果是狗尾续貂,一蟹不如一蟹,得不偿失,贻笑大方。钱花了,演员顶着压力上阵了,观众却是不买账,骂声和指责声到处都是。

与其在翻拍上劳心劳力,投资人力、物力,话费时间,占据电视台的频道,倒不如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挖掘资源,结合实际,开垦出一个新天地。我们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有厚重的历史积淀,有世界上最多的观众市场,也有数不清的人才,好好的理清思路,创作几部新片,应该不是多么难的事情。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只要思想上意识到这一点,不要太急功近利,必定会有更多有风格的作品上演,给我们一个崭新的视野,带领观众享受另外的视听美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