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上百媒体热议“史上最牛的公章”
“这是史上最牛公章”!11月29日,本报以深度文章《圭叶村:“五瓣”公章会审公共财务》报道了锦屏县平秋镇圭叶村财务审核公章被分成了五瓣,由5名村民代表各管一瓣对村里财务支出进行核销的事件后,《人民日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等数十家著名媒体纷纷转载,除了贵州电视台等多家本地媒体跟进外,《华商报》、《重庆晚报》、《大河报》多家媒体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采访报道,《南方日报》和香港《文汇报》、光明网、东方网等媒体相继发表评论文章。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易等全国上百家网站转载了此文,网友们奔走相告,热情空涨。《南方周末》、《新民周刊》多家媒体希望通过本报联系圭叶村采访,“五瓣章”迅速在全国引起关注。
媒体“三位一体”联动报道
本报11月29日的《圭叶村:“五瓣”公章会审公共财务》发表后,网易率先在大稿特稿栏目以《看得见的民主:财务公章分5瓣5村民保管》全文转载,四川日报集团下的四川在线在转载此文时将标题改为《贵州“五合章”史上最牛的公章》,随后网民激动地套上了“史上最牛公章”的桂冠,在各大网站奔走相告,热情空涨,截至记者发稿时,网易新闻24小时点击排行上排名第三,湖南红网却把文章标题改成《中国最牛的农民制造全球最牛的公章》置顶,让所有的网友及时参与讨论,在腾讯网、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首页,网友们的跟帖已经到达上万。天涯社区把文章推在首页,目前点击已经超过6万人次。记者在百度中键入“最牛公章”字样,找到相关网页约31700篇,据了解,鉴于“五瓣章”能够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新华网对此开辟专门的页码对“五瓣章”理财制度进行专题讨论。
与此同时《人民日报》12月3日在第十版以《理财公章分五瓣,花钱报销严把关》为题进行转载,并配发了三张图片,同日出版的《新京报》以《贵州一材财务用“五合章”》也进行报道,12月5日,《北京青年报》以《“五合章”代替“一支笔”》大幅版面转载了本报文章,另有《武陵都市报》数十家纷纷转载,除了等多家本地媒体跟进外,《华商报》、《重庆晚报》、贵州电视台、东方卫视等等多家媒体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采访报道,形成网络、报纸、电视“三位一体”的联动报道局面,在全国推动事件的迅速扩散。
昨日,记者在新华论坛上看到,专题《“五瓣章”能有助反腐“防火墙”升级吗?》在“深度看点”栏目中排在第二,上百人对此发出自己的观点,大多数人对“五瓣章”理财制度大加赞赏,认为这样做能保证“小公章”不产生“大腐败”。
一个叫“深山客人”的网友称,看起来“土得掉渣儿”的办法有时却能收到奇效。通过这枚分成五瓣的印章对村干部手中的“一支笔”进行监督,一群朴实的农民实践着一种农村反腐新形式。这枚小小的印章完全有理由载入反腐倡廉的史册!
网友“群龙无首”认为,公章竟能劈成五瓣分给五人使用,让人忍俊不禁,但细想却觉得这一办法“实在是高”。
署名为“石滩坝”的网友发表评论说:掌管五部分公章的村民实际上就是一个“民主理财小组”,由他们对本村财务收支票据、账目进行审核监督,否决不合理开支,从实践的效果来看,有助于保证“小公章”不产生“大腐败”。
有人说,这是真正有效、看得见摸得着的基层民主;有人说,这是解决困扰全国近70万行政村村务公开问题的一把钥匙;还有人说,应该向乡级、县级甚至更高一级的政府部门进行推行……溢美之词,溢于言表。而大量的网友为了让更多人目暏公章面目,面对贴子时,就一个字:顶!
能否推广成争论焦点
但是,“五瓣章”能不能在其他乡村甚至更高级的部门财务管理中进行推广,专家和网友都有不同意见。
以“高度决定影响力”而著称的《南方日报》特约评论员洪巧俊发表文章对“五瓣章”民主理财制度大加赞赏,他认为,“五瓣章”理财制度实际上暗合“分权制衡”原理,虽然农民没有思想家、政治家的那些宪政理念,但民主无土洋之分,只要能推动民主,能取得权力相互制衡的作用,就是好的,就值得借鉴。洪巧俊说,公章分瓣法,实际上是让有执行权的没有监督权,让有监督权的没有执行权,构建了分离制约又能协调运转的机制。公章分瓣法与“行政三分制”(决策、执行、监督)的政府架构也不谋而合。“行政三分制”是通过合理分解权力,实现权力的有效制约,使决策更民主、科学,监督更有效、有力。让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责,形成整体合力和制衡效应,从而达到防止公职人员滥用权力的目的。从实践的效果来看,它有助于保证“小公章”不产生“大腐败”。这就是公章分瓣法给我们的有益启示。
光明网发表的《民主土壤的培育比“最牛公章”更重要》说,“五合章”之所以成功是民主理财小组认真负责行使自身监督权力的结果,实现了乡村级治理从“为民做主”到“民自为主”的转变。东方网殷建光的文章认为,“史上最牛公章”,牛得好,牛出了民主的新思路,必然也能牛出管理的新气象。很有借鉴意义,华商报以《“最牛公章”牛在哪里?》为题发表评论称,这个“最牛公章”的确外表奇特,引人眼球,但如果对那枚漂亮的“最牛公章”过度阐释,我们难免会被“史上最牛”遮蔽双眼,很容易忽略其“最直接的分权制衡”这一精神内涵。
时事评论员岳建国在红网发表评论时,也持相同的观点,他说,村民想出了用几个人各持一把锁代替一个人掌控一把锁管理村组财务室的好办法,接着又把这一思路应用到对公款支出的把关上,仅此而已。这种现象告诉我们,权力必须适当分散、必须相互制衡这个道理,并非是某个思想家、政治家的一时灵感和专利,也不是某个国家、某个区域特有智慧的产物,而是社会发展规律的一个必然阶段,是所有国家的公民们在探索社会公平和正义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结果。
同时有人也态度明确地反对推广“五瓣章”。红网一个署名为李清的评论员认为,有一定积极作用的“五合章”制,是一种无奈的、不完全的和缺乏保障的民主。著名的新闻评论员李六合也是反对中的代表,他认为“五瓣章”脱离时代,不宜推广。
李六合说,在21世纪的今天,农民还用这种“土得掉渣儿”的办法——通过这枚分成五瓣的印章对村干部手中的“一支笔”进行监督,固然有助于保证“小公章”不产生“大腐败”,但做法脱离时代,不宜推广的理由有:一、现在社会已进入21世纪,很多东西都在向电子化转变,在时间就是金钱讲究效率的今天,而锦屏县平秋镇圭叶村把审核财务的一枚印章分成五瓣,显然是在倒退,不合时代和建设新农村的节拍。二、完全没有必要把公章分成五瓣,表面上来看是对“物”的监督,但实质却是对“人”的监督,这做法是对基层领导的极大不信任,毕竟绝大部分领导是可以信赖的。
此稿为12月6日见报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