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5年公务员录用考试调剂报名已于14日下午结束。地处北京的中央国家机关无疑是考生眼中的香饽饽,面试分数线普遍在120分以上,超过130分的职位更是不在少数。对此,一位某中央机关直属机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很多用人单位存在想招的招不来,考进来的高分低能现象。他说:“公务员考试通过多年发展,目前市场上已有着诸多较为成熟的培训机构。‘考碗族’的存在导致国考测试个人素质能力的初衷被扭曲,成为了题海战术的比拼。”(新华网1月17日)
对此,有人质疑目前的公务员“逢招必考”模式,认为先笔试、再面试,导师公务员招录也成新的“应试”,即便报考时强调工作经历要求,但一些有实践动手能力但考试不行的考生,还是被拒在复试门槛之外,进而呼吁调整这种招录模式。
在笔者看来,目前公务员招录模式,是既能保障公平,又能选拔到适合岗位需要人才的较为合理的模式,一些岗位之所以考分很高,却无法入围面试,导致大家比拼笔试成绩,乃因公务员招考本身竞争激烈,且存在岗位冷热不均的现象,有的热门岗位几千人抢一个职位,而有的岗位更无人问津,只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分数线(远低于热门岗位的最低复试分数线),就可进入面试。
不妨设想,如果一个职位有三四千人报考,招录方怎样挑选人才?难道要一个个进行面试考察吗?这显然不可能,而且也可能滋生潜规则,因此先举行笔试进行初步筛选,就是比较合适办法。把国考热和公考冷热不均的问题,归到招录模式上,是不理性的。
当然,由于某些岗位报考过热,而导致的“应试化”倾向,还是需要引起注意。解决这一问题,从根本上需要让公务员报考降温,这就需要直面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严峻形势,为大学毕业生创造多元选择——根据近两年来的国考报名人数,舆论称公务员报考降温,这一判断过于乐观,从招录比看,公务员招考的竞争激烈程度还很高,而由于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基本盘并没有变,目前还难言国考降温。只有国考真正降温,报考和招录双方,都才能更从容。
另外,则需要报考公务员的考生,结合自身的能力和未来职业发展,做理性的规划,不能一味盯着热门岗位。报考公务员,选择到中央部委机关的岗位,而不愿去偏远地区岗位,这是考生的自主选择权利,但是,也要承担选择的后果,即这些热门岗位竞争激烈,自己必须在笔试和面试上都有突出表现,而不能埋怨一些冷门岗位,笔试分数比自己低一半,也得到入围面试的机会,甚而质疑招录模式。
后一篇:中小学为何有特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