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熊丙奇
熊丙奇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568,548
  • 关注人气:85,36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春考改革还需进一步扩大学生选择权

(2014-11-25 08:05:42)
标签:

杂谈

“对春考,一些学生和家长有一种看法是,通过春考考上大学,总觉得没有秋考那样正规,因此报考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笔者最近到一所中学做讲座,校长在分析春考报考形势时颇有些忧虑。

我想这种情况在一些市重点中学和区重点中学是存在的。这些学校一本率较高,因此总体对市属院校参加的春考积极性不会很高,包括一些成绩并不理想的学生,可能也会出于“面子”思想,不报考春考。而在一本率低的学校,报考春考应该比较踊跃,有的可能全校报考。毕竟,在春考招生中,市属高校拿出的专业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但就是报考春考的学生,有的也以为春考要比秋考简单,这延续的是对以前春考的态度—此前的春考,限定往届生参加,被认为是落榜生的高考。

针对学生中的这种想法,有必要在加强政策宣讲的同时,提高春考的地位。目前看来,春考虽然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机会,但还不够彻底,除参加学校、名额有限外(这和刚起步改革有关),其录取确认制度也有进一步改革空间。

笔者此前曾一度以为,学生参加春考,可以获得两校预录取,之后再确认;如果确认录取,则不再参加秋季高考; 如果不确认录取,还可继续参加秋考。实行这一录取确认方式,给学生很大的选择权—就是被两校录取,但如果对专业都不满,还可放弃。在这一确认制度下,报考春考者会较多,包括一些市重点的学生,也会选择春考“试一试”。

也许正是由于担心有一些学生抱着练兵心态参加春考,因此上海春考规定,获得预录取的学生,如果不确认,就不得参加秋季高考,这也就意味着,一名学生在春考中只要被预录取,就必须确认。

这限制了学生的选择权,也会影响春考的吸引力。一些学生会在春考和秋考中二选一。据笔者了解,有的重点中学学生会报春考,但只考统一文化测试,不参加学校测试,以免被预录。也许在教育部门和学校看来,学生被录取却放弃,会增加招生成本,也让学生“挑挑拣拣”,但推出春考的用意,不就是为学生扩大选择机会吗?高考改革的目标,应是学生和学校的充分自主选择。

上海春考被解读为最接近美国大学入学制度的升学招生制度,美国大学招生允许学生拿到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再自由选择,没有确认限制。那么,在推进改革过程中,为何不尽可能更进一步,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呢?

理想的春考,可让学生先参加统一测试,再用这一成绩自由申请大学,大学独立对申请者进行综合评价发出录取通知书,学生再确认,不确认还有其他考试申请机会。希望在进一步推进春考试点的过程中,招考分离原则能得到更多体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