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据报道,近日,成都七中万达学校操场上,4000余名师生、家长一同完成了千米长跑。与平日的大课间不同,这次长跑是学校在四川首创“三年600公里”体育教育改革的启动仪式。该校校长向全校学生宣布:从2014年入校新生开始,每一届学生都需要在三年中完成600公里跑步目标。三年后,根 据学生达标情况颁发体育毕业证书,“先获得体育毕业证书,才能拿到毕业证。”也就是说,“体育毕业证”是学生拿到初中和高中毕业证的必要条件。
如果真能做到“三年600公里”,这将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笔者担心的是,这恐怕只是一个噱头,并不能在学校办学中长期坚持下去。算下来,“三年600公里”,平均每年200公里,而每年在校的200多天里每天要完成近1000米,要完成这一目标,需要的是日积月累的坚持,而问题恰恰出在坚持上。
教育部多年前曾要求每个学生每天必须锻炼1小时,可是,真正能落实这一规定的学校并不多。这个“三年跑600公里”的计划,极有可能是同样的命运。现在在领导的重视下推动,学校当成一件重要的事抓,可能新鲜劲过了之后,就不再每天都坚持,或者到了天气寒冷的时候,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另外,在高一时,可能作为学生每天(除下雨外)必须完成的任务,随着年级递升,学习任务重,学校是否还坚持跑操,也就说不定了,再者,目前这一计划是现任校领导推进的,如果换了校领导,是否还坚持,就存在变数。
事实上,如果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三年在校期间600小时,对于我国的中学生来说已经相当不错了。这听上去没有三年600公里那么震撼,仅仅区区600小时,可每天锻炼一小时,其实比跑1000米,对身体的锻炼更有效,也更有利于吸引学生乐于其中。
每天都要求学生跑1千米,于学生来说,坚持是一方面,兴趣则是另一方面,健身的方式有很多,可以跑步,也可以是踢足球、打篮球、打网球、游泳,为何一定要限定学生跑步呢?假如把1小时的锻炼活动设计充分,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各种项目,这或许没有跑步那么壮观,可却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中得到锻炼,而且也培养起运动的兴趣、掌握运动技能。我国有的学校的体育课和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安排,令学生反感,就因一上课、一锻炼,就是整队列,然后枯燥的跑步(有的人可能喜欢,但有的学生却不一定喜欢这种锻炼方式)。
学校重视学生体育是好事,但不能满足于制造概念,而需要深耕细作,加大对体育的投入,开设体育俱乐部,组建各类运动队,让学生自由选择参加,每天保障学生自由锻炼的时间,这才是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方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