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改变教育,从每个个体做起

(2014-04-26 17:43:40)
标签:

杂谈

据媒体报道,重庆沙坪坝区的妈妈甘霖,因为孩子写作文《桃花》,不知道桃花长啥样,什么味道,“女儿对大自然太陌生了。”于是上个月,索性在北碚区农村包下一座山,想让女儿和小伙伴们在体验中认识自然,描绘自然。

    对此,有评论称,包下一座山的不该是父母,而应该是学校;还有网友感慨,有多少父母能给孩子包下一座山。而在笔者看来,这位重庆妈妈的做法不应该仅仅作为批评现实的谈资,批评之后又安于现状,而应该从中反思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自我改变做起,改变对孩子的教育。

    不妨设想,如果包下一座山的是学校,这所学校会承担怎样的安全管理压力?在春游都在逐渐消亡的当下,还有哪所学校敢去包一座山?就是那些支持这位重庆母亲做法的家长,也有可能站在反对的队伍里,孩子出了安全事故怎么办?到学校里不好好学习,却去“垦荒”,耽误孩子的学习怎么办?也就是说,“包下一座山的不该是父母,而应该是学校”基本上就是无用的牢骚。

    至于有多少父母给孩子包下一座山,这有两重含义,一是有的父母没有包山的经济实力,二是有的父母根本就没有想到要给孩子生活的体验。对于前者,如果父母要让孩子体验生活,是不必包下一座山的,只要孩子经常走进大自然,接触社会、生活即可,而对于后者,则需要家长们深入反思。家长们不能把孩子与大自然隔绝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和社会,也要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我国当前实行应试教育制度,学校和学生都被应试所约束不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就没有空间给孩子生活教育。在目前的学校管理体制下,家长给孩子生活教育的空间远比学校大得多。比如春游,学校组织学生春游面临安全压力,而家庭之间共同组织孩子春游,则更加灵活。是在孩子身上放大应试教育弊端,还是减少应试教育弊端,每个家长其实可以做出选择。很多家长一边咒骂学校教育把学生当作工具,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发展,但回到家庭中,这些家长会干自己咒骂的事,就这样,大家都把应试的责任推给别人——学校推给家长不理性,家长推给学校管理不民主,社会抱怨教育制度僵化,却在不知不觉编织出一张让学生无处可逃的应试教育网。

    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关键在于认识到各自的责任,从改变自己做起。教育部门要解决属于自己的问题,不能把问题推给社会和家长;而家长则要分析哪些问题是由于自己造成的,并改变自己身上的问题,比如,有学校给孩子布置社会实践,家长认为这浪费时间,让孩子随便应付,这就是典型的父母问题。重庆这位母亲包山给孩子融入社会的机会,就是尝试从自己做起进行改变,而不是一味等着制度和环境改变。

    改变教育,从自己做起,这才能让我国教育走出当下的困境。一方面,在教育制度未变的情况下,父母改变对子女的教育理念,并力所能及地付出实践,这可减少制度的弊端;另一方面,父母的自我改变,会形成自下而上推进教育变革的力量,环境和制度的改变不会从天而降,改变的力量就来自每个自觉的个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