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港校应针对内地生源的变化推进办学改革

(2013-10-15 05:59:55)
标签:

杂谈

据港媒报道,香港城市大学一硕士课程的内地生选读“以粤語授课”的班,却要求老师改用普通话,引发香港学生不满对骂。老师只能讲一句粤語,再用普通话翻译一次。内地生:“我们花这么多钱来到这里,却这样安排!”,香港生:“嚟香港预咗要听广东话啦!” (广州日报10月14日)

 

    这其实不应该在内地生和香港生之间引发“骂战”。从根本上说,这暴露有的香港地区高校并没有做好生源变化的准备,随着生源的变化,学校的办学,尤其是本土课程的设置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

 

    之所以有内地生对城大“以粤語授课”的班不满,原因不外乎这些内地生并不懂粤語,而当初学校招生时,或并没有告之对方有的课是全粤語上课。那么,解决这一问题,办法无非有二,其一,学校考虑到内地生源颇多,对原有用粤語授课的课进行调整,比如用普通话授课、英语授课,或者分设普通话班、粤語班,供学生自主选择。其二,在招生时明确告诉内地考生,学校有部分课是粤語授课,要求懂粤語,听不懂粤語者不招。这是把学校的教学形式告诉学生,以便学生作选择。毋庸置疑,前者是学校顺应生源变化的积极应对,后者则很难适应生源变化和学校发展需要。

 

    现在看来,恐怕这所学校并没有做如此仔细的考虑。有媒体在网上发起“究竟支持谁”的调查,这个问题从办学角度看,就成了港校在招收内地生源时要不要对原有教学方式进行改变。——坚持不改变,结果可能是,港校在内地的招生受影响,一些学生可能因语言问题不会选择港校;而做出改变,则需要学校董事会在听取教师、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决策,这也是对学校面对多元的生源结构对办学定位、战略进行全方位地思考。

 

    城大的问题在于,学校生源结构变了,可学校教学坚持不变,而且没有把这不变告诉招生对象。这就把本来并不会引起本地生和外地生冲突的问题,变为学生间的对骂,如果这再进一步演变为本地港生对内地生的排斥,这就是对学校多元办学的沉重打击——一所国际化的大学,是需要生源多元化、国际化的。所以,对于这起因授课语言而引起的“对骂”问题,城市大学的办学者必须引起重视,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这对其他大学也不无启迪价值。任何一所大学办学,都必须针对受教育者的变化,做出积极的改变。去年1月,针对来美中国留学生人数的逐年增长,其中本科和高中的小留学生人数增长幅度加大的教育现实,来自全美各地的教育界人士就会聚在洛杉矶举办研讨会指出,教育工作者已经注意到国际学生人数增长增加了改革本土课程设置的需求,同时也为校方各方面的服务带来挑战。这是对受教育者负责的做法,也是保障一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必须。

 

    香港地区高校是不是也应该也这样的准备呢?近年来,我国内地考生选择港校的也越来越多,这是因港校的办学优势有目共睹,但这不意味着港校就没必要针对内地考生的增多,对原有的办学进行调整。只有针对内地考生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改革,才可能更好地发挥港校的优势,这不是要求学校改变传统的办学风格,而是在为所有受教育者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不论本地港生,还是内地生,都是学校的学生——并把学校办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事实上,大学不仅应该针对生源结构这种显性的变化进行办学改革,而且,应该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更新学校的学科设置、课程设置,调整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在坚持学校办学特色的同时,做到因材施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