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考排名上校服,暴露出什么?

(2013-10-02 09:59:42)
标签:

杂谈

近日,有江苏一所中学的学生向媒体反映,他们学校的校服编号竟然都是按照中考成绩排名编制的,号码就印在校服胸前和背后,很是显眼,很多中考成绩差的学生都不好意思穿校服了。

对此,该校负责人表示,校服上印制号码是教育部门的学籍号码,而这一号码是教育考试部门是按照学生中考排名来分配的,学校并没有注意到这一问题,只是简单地按照学籍序号分配了学号,这才造成学生中考成绩排名被印在校服上的尴尬。学校目前已经叫停了这一行为,并对学号的编排作了重新调整。(江苏新闻广播10月1日)

 

学校的解释貌似合理——不是有意而为,可是,如果学校的解释成立的话,这暴露出另外两个严重的问题,一是当地教育部门管理学生的思路,就是“唯分数论”,已经把分数、排名融入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二是当地教育部门并没有按照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实施“一生一号”学籍信息管理的规定,落实学籍管理。为此,对于此事的处理, 不能止于“叫停”,当地教育部门必须给出合理的解释,上级主管部门也必须进一步调查。

 

学校在校服上编号,这并非多大的问题,就如运动队队员队服上有号码一样,问题出在号码与成绩排名一一对应,这无疑侵犯学生的隐私、尊严。可是,要说学校不知道号码背后的含义,估计很多人都不愿意相信,而当地教育部门按中考排名分配学籍号,更令人不解。前不久,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从今年新学期起,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平台联网启动,2亿多中小学生都将拥有伴随一生的学籍号。按说,全国学籍号编制将有统一的办法,江苏这所学校的高中生,也将拥有可伴随一生的学籍号,可他们的学籍居然是用中考排名编制的,这样的学籍编号怎样做到全国统一联网?难道他们的中考排名将由此跟随其一生?

 

事实上,早在2004年新学年开始,江苏省就开始在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行电子化管理,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公布的《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规定》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毕业使用同一学籍号。学籍号即为学生身份证号码。按照这一规定,今年进高中这批学生,2004年刚好入小学,作为规定实施的第一批小学生,他们早就有了统一的学籍号,并不需要到高中从新编制。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解释这一问题的,只有是当地教育部门提供了该校学生录取的顺序号(并非学籍号),而该校则按顺序号,直接编制学号。也许这种做法以前就存在,只是没有把学号印制在衣服上,于是没有被发现。但从中可见,学校按学生分数管理学生的思路,是一直存在的。叫停校服编号,并没有叫停这种管理思路。

 

在中小学学籍信息平台的投入使用时,舆论普遍对这一平台在保障学生平等受教育权方面发挥作用寄予厚望,客观而言,根据学籍信息管理平台的技术,是可以实现学籍信息跟踪的,但是,要全面推进教育公平,必须推进教育管理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一方面,需要切实发挥这一信息平台的作用,如果有这一信息平台,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弃之不用,而另搞一套管理,那么,这就会成为摆设,另一方面,还必须打破当前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对学生实行多元评价,假如一直使用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那么,学校之内用分数、排名管理学生的观念不会消除,差生被冷落、边缘的现象会长期存在,一些学生很可能因为成绩原因辍学而没人关注,从学籍信息平台消失。

 

所以,对于江苏这所中学“不经意”暴露出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不可等闲视之,应该追查学籍信息平台的实际使用情况,以及各地方教育部门、学校采取的用分数、排名管理学生的各类土办法。并针对这些问题,切实推进教育管理和评价体系的改革,让每个学生享有公平的求学机会,在公平的教育环境中成长。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庆招待会发表讲话指出,让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在公平的机会、公平的规则面前,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应有的成功。对于学生们来说,教育部门、学校必须消除不公平的管理规则,才能给每个学生自由成长的空间,让他们成就为最好的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